本網訊(通訊員 張安 胡仕勇)為確保易地扶貧搬遷貧困群眾有業可就、有事可做,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目標,漢陰多舉措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就業保障工作,促進搬遷群眾實現就近就地就業。截至目前,全縣100戶以上易地扶貧搬遷社區已實現就業4508戶7537人。
加強有組織輸出轉移就業。集中組織各類人力服務企業、勞務經紀人等職介服務機構深入100戶以上易地扶貧搬遷社區開展招聘活動。鼓勵村級勞務扶貧公司發揮組織輸出搬遷戶貧困勞動力的作用。組織縣內外企業與搬遷社區(安置點)對接,由企業派人或由搬遷社區就業服務中心代為招聘。加強與國有企業主管部門聯系,協調轄區內國有企業全力落實每年吸納貧困勞動力,優先吸納易地扶貧搬遷貧困勞動力,全年組織搬遷戶勞動力轉移就業5582人,占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總數61.7%。
實施技能提升培訓促進就業。結合搬遷貧困戶實際需求,因人施培,因人施教,提高培訓針對性和有效性,增強其就業創業和職業轉換能力。同時扶貧、農業、林業、電商等部門積極參與,多輪聯動,提升培訓實效。今年已對4298名易地扶貧搬遷戶開展了有針對性的技術技能培訓,培訓后就業率達60%以上。
開發就業扶貧公崗安置就業。按照“138”(一個支部、三大載體、八個中心)模式,在易地扶貧搬遷建成便民綜合服務中心,設立就業創業服務窗口,開發城鎮公崗優先安置建檔立卡搬遷貧困勞動力上崗。為15個搬遷社區開發環衛保潔、保安綠化公益性崗位81個,目前已上崗51人。
發展新社區工廠穩定就業。按照《漢陰縣新社區工廠“兩個全覆蓋”實施方案》,在100戶以上搬遷社區建設加工車間或扶貧車間,推動實現易地扶貧搬遷貧困勞動力“點內生活、點內就業”。目前,該縣已累計建成各類新社區工廠49家,100戶以上搬遷安置點已建成新社區工廠28家,覆蓋率為93%。累計就近就地解決就業1925人,其中安置搬遷貧困勞動力403人。
建設就業扶貧載體吸納就業。大力培育和發展就業扶貧載體,積極鼓勵就業扶貧基地、就近就地轉移示范企業、創業孵化基地、家庭農場、合作社等就業扶貧載體多吸納安置貧困勞動力。對管理規范、吸納就業能力強、且與貧困勞動力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或勞務協議的企業,認定為縣級就業扶貧基地。累計培育認定就業扶貧基地25家,就近就地轉移示范企業10家,就地吸納搬遷貧困戶就業230人。
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扶持易地扶貧搬遷貧困勞動力自主創業,集中安置點創業實體(小微企業)可優先申請創業擔保貸款。截至目前,累計為貧困村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291萬元,為22戶貧困戶審批發放343萬元,支持搬遷戶創業119人。
短評:惠民本質是就業
記者 鄒秉融
就業是民生之本,“穩就業”才能“惠民生”。多渠道創造就業崗位,拓展就業空間,從產業、就業、培訓、幫扶、服務等幾個方面著手,按照一戶一策制定后續產業扶貧方案,“挪窮窩”“換窮貌”與“拔窮根”“改窮業”并舉,切實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漢陰縣在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后續就業保障中,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貧困群眾就業是守住“民生底線”的重要抓手。對個人來講,就業是獲得收入來源的主要手段,也是人們融入社會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途徑。對社會來講,就業是兜牢民生“底線”,以就業之穩,促經濟之穩、社會之穩、人心之穩。漢陰縣為貧困群眾提供的多舉措就業門路,讓貧困群眾有事做,信心足、人心暖,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邁步奔向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