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祝小康)今秋以來,漢陰縣緊抓時令、提前謀劃,扎實開展2019年秋冬造林綠化工作,加快推進“高顏值生態漢陰”建設步伐。
該縣集中規模建設退耕還林工程,以“退耕還林還產業”經驗模式為抓手,提前規劃2019年退耕還林促脫貧示范園建設。分別在鐵佛寺鎮栽植花椒拐棗5200畝,漩渦鎮栽植茶葉7700畝,漢陽鎮栽植茶葉7350畝,澗池鎮栽植桑苗、香椿4800畝,雙河口鎮栽植核桃、獼猴桃3200畝,截至目前全縣共完成茶葉、桑園、核桃、獼猴桃、脆李、花椒等經濟林建園4.3萬畝;建設漩渦大漲河茶葉、漢陽天池茶葉、澗池軍壩香椿、平梁清河花椒等11個500畝以上示范園。退耕還林示范園的建設按照漢陰縣“選準一項產業、成立一個組織、注入一筆資金”產業脫貧模式,采取“統一供苗、統一澆水、統一定干、統一覆膜、統一病蟲害防治”“五統一”推進方式,保證了栽植質量,為2019年退耕還林工程設計提供了充裕的選擇空間,把造林綠化和貧困群眾增收有機結合,加快了興林富民步伐。
同時,該縣圍繞一核一江一河一帶(一核:城關中心城區和澗池、平梁、蒲溪、雙乳等集鎮;一江:漢江;一水:月河;一帶:鐵路、316國道、G65高速路沿線帶)的總體布局,大力開展縣城綠化、鄉村美化、荒山封育等行動,完成漢陰縣541、平澗一級路、平梁太行環村路、城關五一村、城關中壩千畝獼猴桃、G65高速路口等10余條公路和主次干道的綠化提質,全縣完成節點綠化29處,折合面積5100余畝,貫穿“創新、綠色、生態、共享、和諧”五大發展理念,打造城市綠色景觀通道、彰顯漢陰生態旅游特色。
為增強漢陰縣鳳凰山“城市綠肺”功能,該縣在漩渦鎮大漲河、塔嶺村等高規格實施封山育林1.5萬畝、漩渦鎮塔嶺村實施森林撫育5000畝,建設千畝香椿示范園,栽植香椿1200畝,在澗池鎮麻柳村栽植食用竹300畝,在澗池鎮東風村栽植香樟、油松、櫻花、海棠、雪松、白蠟等,彩葉樹種、常綠樹種和花灌木相結合,提高森林覆蓋率,有效地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可持續發展。
今年該縣完成造林綠化6.5萬畝,占計劃任務的118%,完成營造林3.1萬畝,占計劃任務的114%,提前1個月超額完成全年造林綠化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