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鄧永新
“多虧了李支書操心,我家門前的泥巴路才打成水泥路,我養牛方便多了。”漢陰縣觀音河鎮藥王村村民李垂勇說。
李垂勇所說的李支書名叫李明祥,今年51歲,是一個有著近22年農村工作經歷的老黨員。因為方言的緣故,大伙都叫他“李明強”。當村黨支部書記這8年來,李明祥為村里的各項工作盡心盡力,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他成了群眾心目中的領路人。去年,還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優秀村干部。
建強村黨支部
村看村,戶看戶,農村發展看支部,而對于藥王村來說,全村39名黨員中35歲以下的黨員僅有11名,而60歲以上的老黨員就要占到17名。面對黨員年齡偏大的現實,李明祥積極發揮老黨員的骨干帶頭作用,特別是在矛盾化解、重大決策等工作中,積極聽取老黨員的意見,爭取支持和幫助,凝聚起黨員的智慧和力量,建強了村支部班子。
老黨員靳世奎今年72歲,這些年,村里各種土地糾紛他都參與解決。2016年十組通組路硬化時,因為需要占村民袁德琴的一分地,當時袁德琴說什么也不答應,還擋著工程隊施工。靳世奎通過給袁德琴的丈夫反復做工作,最終沒花一分錢解決了這場糾紛。
藥王村每周星期一召開碰頭會,安排當前重點工作,各責任干部匯報上周工作完成情況。對于安排的工作,村干部都想方設法落實。老黨員發揮帶頭作用,村干部用心工作,藥王村支部班子整體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提升。自2014年以來,藥王村多次獲全鎮脫貧攻堅目標綜合考核第一名,村黨支部2015年被評為漢陰縣先進黨支部,2017年榮獲縣級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
做強脫貧產業
去年年底,藥王村仍有貧困戶83戶175人,為幫助貧困戶增收,李明祥和村支部班子一起,在入戶調研走訪的基礎上,根據群眾的種植傳統,確定在村里發展拐棗、魔芋產業。截至目前,全村已經發展拐棗500畝,種植魔芋400畝。僅去年一年,魔芋產量就有8萬多斤,套種的玉米產量超過10萬斤。
隨著產業規模壯大,產業帶貧增收的作用日益顯現。去年僅魔芋種植就吸納42戶貧困戶務工,全年支付工資共計21.7萬元,再加上200元一畝的土地流轉金,貧困戶獲得了穩定收入,為脫貧退出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外,藥王村的家庭種養殖業也得到了發展。村民李垂勇2016年投入20多萬元養牛24頭,由于肯學習,鉆研技術,再加上村互助資金協會的支持,養殖事業逐漸步入了正規。現在,李垂勇家里不僅養了12頭牛,還養了300多只雞,因此摘掉了窮帽子。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現在買東西很方便,種莊稼用的肥料,吃的菜和小東小西,賣東西的直接用車拉到家門口,再也不用背了!”七組村民賴昌根開心地說。
以前,通往村部的老橋只能過人,不能過車,村民買重一點的東西就只能肩挑背扛,特別是農耕季節運送肥料、種子非常不便,群眾盼望這座橋能夠得到改造。2018年4月,李明祥和村委會班子決定,繼續加大村上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通往村部的水泥路繼續延伸,老橋也被改造成堅固的混凝土橋,過重車沒有一點問題,徹底解決了村民生產生活難題。
自2016年以來,藥王村共實施水泥路工程7條13.2千米,為群眾脫貧增收奠定了基礎,村民們實現了多年以來進出方便、腳不沾泥的愿望。
村里安全飲水工程也實現了覆蓋。二組村民黃宗奎住的位置較高,自來水上不去,全靠挑水,往返一次需要30多分鐘。吃水問題解決后,一家人努力發展產業。僅去年一年,家里就養豬2頭,養雞20多只,收獲2000多斤玉米,再加上低保和殘疾人補貼,生活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