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陳濤) 為切實解決兜底貧困戶中的失能與半失能特困供養群體養老問題,漢陰蒲溪鎮與該縣民政局、縣衛計局緊密配合協同作戰,探索開展了醫養結合集中供養兜底脫貧新路徑,有效解決了失能、半失能特困供養群體的健康養老問題。
一是兜底脫貧,集中供養。失能與半失能兜底五保戶因無人監管、無法監管,雖然政策兜底了,但由于日常生活起居無法自理,不僅無法脫貧,甚至生命安全都無法得到保障,更談不上健康養老,這部分人一直是基層兜底脫貧的難題。為此,蒲溪鎮以蒲雙區域敬老院為依托,與鎮衛生院聯合成立失能群體供養養護中心,把全鎮及毗鄰鄉鎮所有42名失能、半失能五保兜底戶集中供養,配備了17名護理人員,采取兩班倒的方式,飲食起居24小時全程照顧護理,不能吃飯的喂飯、不能上廁所的協助,切實解決“無人監管”的問題。
二是以貧助貧,就業脫貧。對失能兜底對象集中供養,雖解決了“有人監管”,但“誰愿意管”“哪有錢管”。該鎮拓寬公益性崗位開發思路,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公開招聘護理人員,全部面向建檔立卡在冊未脫貧的貧困戶公開招聘,進行集中培訓后持證上崗,由鎮衛生院統一考核管理培訓,每人每月上崗15天,月工資2000元,上滿30天的工資4000元。招聘對象中尚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優先,實現“招聘一人,全家脫貧”。目前上崗的17名貧困戶中有殘疾人貧困戶護理員3名。讓貧困戶幫助貧困戶,殘疾人幫助殘疾人。通過“以貧助貧、就業脫貧”切實解決了“由誰來管、有錢監管”的問題。
三是創新模式,醫養結合。對失能兜底殘疾人通過集中供養解決了生活問題,通過護理解決了不能自理的問題,但健康又無法保障。通過成立養護中心,讓健康脫貧的簽約醫生快捷、高效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該鎮衛生院服務陣地前移,服務無縫對接,在養護中心配備心電監護儀、吸氧、牽引床、針灸理療等醫療設備,2名職業醫護人員長期駐院并堅持每日早上按時查房,定期體檢,有病及時治療,并為每人建立健康檔案。讓失能殘疾人充分享受到醫療、護理、康復、養老融為一體的“一站式”現代康養服務,較好解決了“監管不好”的問題。
通過建立敬老養護中心,采取醫養結合的模式,讓失能殘疾人群體生活的更有尊嚴、更有獲得感,也從根本上破解了基層失能兜底貧困戶脫貧難題,為全縣乃至全市失能兜底貧困戶有效脫貧探索了一條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