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陜西省“互聯網+”社會扶貧現場推進會在榆林市召開。會上,漢陰縣作了題為《部門聯動聚合力,網絡扶貧見成效》的交流發言,并被省扶貧辦表彰為全省“互聯網+”社會扶貧工作最佳創新獎。
自全省“互聯網+”社會扶貧工作推進會以來,漢陰縣積極搶抓機遇,依托中國社會扶貧網,通過政府主導、部門主幫、干部主動,著力搭建社會資本、社會力量進入扶貧領域的橋梁。在此引領下,打造了“鎮園產業聯盟”“生態+環保+扶貧”等多種模式,形成了建成一個、帶動一片、致富一方的良好效應。
出臺意見抓機制,做到高標準推進
漢陰充分認識到中國社會扶貧網的重大意義,制定出臺《關于做好中國社會扶貧網推廣應用工作的十條意見》。組織上切實加強領導,逐級明確職責,層層夯實責任;健全完善管理網絡,確保管理隊伍持續穩定;切實強化工作保障,持續做好調度指導,全面加強督導考核,將每次督查、季度研判、年度考核結果直接與單位考核、干部評先評優掛鉤;廣泛開展宣傳活動,多方面動員社會各界廣泛注冊,將愛心人士注冊作為干部評先樹模的前置條件,以此迅速落實愛心注冊;精心組織愛心對接,注重線上線下融合,發揮電商平臺作用,從多方面、多個環節提高需求對接成功率。
建強平臺抓隊伍,做到常態化服務
漢陰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擰成一股繩,圍繞脫貧目標而共同努力。一是與志愿服務相結合,依托縣志愿者聯合會,以社會扶貧網為平臺,分類組建扶貧志愿者、扶貧服務專家、扶貧監督員、扶貧形象員等隊伍,通過各類媒體發布推廣信息,擴大傳播面,提高知名度。二是與“萬企幫萬村”相結合,積極協調社會幫扶力量,通過中國社會扶貧網對接幫扶需求,努力提高社會扶貧的精準度。三是與定點扶貧相結合,依托陜煤化集團定點駐村工作,組建漢陰脫貧攻堅助力團。通過統籌各方力量,充分撬動有限的人力資源,做到“件件有人抓、事事有人問、樁樁有落實。
創新方式抓融合,做到持續性延伸
漢陰縣十分注重中國社會扶貧網的愛心幫扶、電商扶貧、扶貧眾籌、扶貧展示等功能平臺作用。在電商扶貧方面,通過成立中國社會扶貧網縣級電商平臺管理中心,舉辦“第一書記”電商論壇,成立縣電商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出臺相關獎勵政策等舉措,建立健全縣鎮村三級電商扶貧網絡體系。扶貧眾籌方面,積極與聯縣幫扶的銀行對接,計劃通過中國社會扶貧網眾籌平臺,為我縣援建基層醫院一所,并現場就眾籌資金進行交接。宣傳扶貧工作、樹立脫貧榜樣方面,堅持把中國社會扶貧網作為宣傳工作、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利用平臺積極宣傳,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