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吳靜文)雙乳鎮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干群一心,合力協做,積極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把脫貧攻堅工作落到了實處,做出了成效。
扶貧資金循環使用、滾動發展
為進一步調整扶貧資金使用效率,加快促進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漢陰縣在江河村進行試點,以扶貧資金集中入股形式,投入到食用菌、蓮藕、核桃產業的發展,逐步探索出一條“循環使用、滾動發展”的產業扶貧新方法。
雙乳鎮江河村,經村兩委組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確定1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組成產業發展合作社,以每戶5000元扶貧資金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將50萬元資金注入到漢陰縣頤品莊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漢陰縣茂林農民專業合作社、漢陰縣興達農林科技有限公司、漢陰縣延壽客產業開發有限公司,支持企業發展產業,企業每年按收益的一定比例直接分紅給貧困戶。同時,合同約定,企業負責培訓貧困戶掌握食用菌、蓮藕、核桃種植技術,用地、用工優先在入社的貧困戶中招收和選用。產業發展壯大后,為確保脫貧對象全覆蓋,使所有貧困群眾共享產業發展成果,村委會每三年組織召開一次村民代表大會,根據貧困戶脫貧及返貧情況,重新確定100戶貧困戶為產業發展合作社會員。合作社與企業簽訂三年資金使用合同,三年期滿后,由企業歸還合作社50萬元本金(市場風險一律由企業承擔),再重新啟動新一輪產業扶貧工作,繼續采用“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經營發展模式,助力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對于技術和生產經驗已成熟,能夠自主發展產業的入社貧困戶,合作社將部分資金轉入村級互助協會,入社戶可從互助協會將產業資金貸出發展,企業繼續對貧困戶發展的產業開展技術指導,并制定產品保護價優先回購產品,確保貧困戶產業發展的利益,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該扶貧模式運行后,發展勢頭良好。入社貧困戶戶均可增收4000余元。
為農民找到脫貧致富的武器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為貫徹落實省、市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戰略部署,漢陰縣始終把技能培訓這項“民生工程”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2016年,漢陰縣積極探索“2+4+4”培訓模式,助推精準脫貧,交給貧困戶致富脫貧強有力武器。
“2”就是利用2天時間對精準脫貧對象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開展黨的惠農政策、法律法規、環境衛生、健康教育、傳統文化、社會道德、勵志教育、好家訓家風等方面進行宣傳教育培訓,引導農民移風易俗、崇尚科學、講究誠信、營造積極向上的農村文化氛圍,強化公民國家意識、社會責任意識、民主法治意識,傳承好家訓,建設好家風,弘揚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提高群眾文明素質,做現代文明公民。“4+4”就是在以前2天培訓的基礎上圍繞本鎮主導特色產業,對有培訓意愿的農民進行理論+實操相結合的實用技術培訓,確保貧困家庭至少掌握一門致富技能.
10月份,首場培訓已在雙乳鎮正式開班授課,第一期參與培訓的貧困戶共有100余人,全鎮在冊貧困戶、剩余勞動力以及農業生產經營戶均可入校接受免費的技術培訓。培訓由縣職教中心安排開展授課,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指導,開展“糧、菜、藥、果、畜”等適合各自的產業發展技能培訓。今年計劃在雙乳鎮開展六期培訓,確保全鎮790戶貧困戶2059名貧困人口中每戶均有一名勞動力參與培訓。
“2+4+4”貧困戶勞動技能培訓模式,將幫助廣大貧困家庭實現從“耕者有其田”到“業者有其技”的轉變,增強貧困人口的“造血”功能,為全縣建設整體脫貧與同步奔小康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