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周亭松 馮維杯
從職業學校的技能突破到醫院診療能力的穩步躍升,再到鄉村振興的多點開花,近年來,漢濱區“組團式”幫扶正以“上下聯動、協同互動”機制,持續釋放疊加效應,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讓學生有真功夫
在漢濱區新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實訓車間里,黨志勇俯身察看學生們組裝的繼電器控制板,額角的汗珠順著鬢角滑落,他隨手用袖口抹掉,指著實訓臺說:“雖然這是暑假前的最后一次實訓課,但我們依然按要求高質量完成。”
又一個盛夏,又到了幫扶輪換的重要時刻,黨志勇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再干一期,繼續幫扶。編寫人才培養方案、建設師資隊伍、組建學生社團,來了就得把工作干實。
作為省內幫扶教師,這位“外援”迅速變成了“自家人”,幫助漢濱區新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在省級大賽中獲獎,生動展示了“組團式”幫扶的力量。
“學校原本沒有控制類設備,我就帶著李老師他們跑了三趟西安,在兄弟院校的實訓車間蹲了整整兩周。”黨志勇拿起一張電路板圖紙說,“回來我們自己畫圖、采購元件,學生們跟著一起琢磨,現在連復雜的配電盤他們都能獨立制作了。”
一年半時間里,曾經“零招生”的機電一體化專業,如今已成為該校的“王牌”專業之一。“導線連接、配電盤制作,要從最基礎的練起。職業教育就得讓學生有真功夫。”黨志勇拿起一份皺巴巴的人才培養方案,上面畫滿了用紅筆做的批注,“這都是我和本地老師一點點琢磨出來的,他們現在已經能獨立帶實訓課了。”
在幫扶團隊的助力下,該校在全省職業院校大賽中獲8個獎項,本專科升學率同比提升2.5%;2025年,大河中學高考本科上線人數創歷年新高。此外,幫扶團隊幫助兩所學校建立名師工作室1個、聯合教研平臺4個,開展“師帶徒”47人。通過“傳幫帶”模式,培養了一批骨干教師,8名教師在市級以上比賽中獲獎。大河中學獲評全市智慧化校園示范校,新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獲評全市教育工作先進集體。
讓患者更受益
“李大爺,今天感覺怎么樣?”7月30日上午,例行查房時,漢濱區第一醫院醫師熊磊俯身在病床前與患者交流。熊磊是安康市中心醫院幫扶專家帶出來的“徒弟”。“除了臨床實踐學習,每周還有業務培訓課,我們還去市中心醫院體驗學習。從幫扶老師身上,我學到了很多。”熊磊說。
“住院人次增長2.32%,門診人次增長1.75%,手術臺次增長14.68%,這組數據是2025年一季度漢濱區第一醫院交出的成績單。” 安康市中心醫院“組團式”幫扶工作隊隊長李小雪翻開臺賬,難掩欣慰之情。作為第三批醫療幫扶隊的領頭人,她帶領團隊接過上一任的接力棒,緊緊圍繞醫療服務、人才培養、健康管理等方面,精準落實幫扶措施,推動漢濱區第一醫院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
“我們不僅要送技術,更要建機制。”李小雪說,幫扶隊通過手術帶教、病例研討、流程優化等方式,推動醫院健全診療規范。如今,心血管內科介入治療、骨科微創手術等技術實現從無到有,受幫扶醫院的醫生已能獨立開展常規手術。
“組團式”幫扶開展以來,安康市中心醫院共派出3批18名隊員到漢濱區第一醫院,實施新技術、新項目15項,創建10個市級臨床重點專科,新增醫療美容科等4個科室。在今年上半年全省二級公立綜合醫院質量運行分析報告中,漢濱區第一醫院兩項指標位居前列。
讓農業科技為鄉村帶來新希望
來自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華中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單位的數十位專家先后奔赴漢濱,分別就生豬、油菜、中藥材、蠶桑、茶葉等產業開展幫扶。“把論文寫在產業園區、田間地頭,讓農業科技為鄉村振興帶來新希望。”茶葉產業幫扶組組長陳亮說。
三年來,科技特派團幫助漢濱引進新品種17個,推廣先進技術35項,解決技術難題4項,建立示范基地19個,指導修訂并發布陜茶1號建園、種植、加工技術等地方標準3項,指導經營主體申報中省科技項目3項,爭取研發資金350余萬元。累計開展技術培訓24場次,培訓從業人員3650余人次,有力提升了農民職業技能和科學生產經營能力。
為保障“組團式”幫扶工作順利開展,漢濱區及時組織召開領導小組會、聯席會以及專題會議,研判解決疑難問題。按照“精準、可持續、可實現、有成效”的要求,定期開展工作調度,將重點任務落實情況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實行清單式管理、項目化推進、階段性考評,加強對“組團式”幫扶工作的統籌協調。
下一步,漢濱區將聚焦教育提質、醫療惠民、產業振興三大領域,健全機制、精準施策,持續學習轉化先進理念,接續培養本土人才,加速推動幫扶模式由“輸血”向“造血”轉變,為全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