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翁軍
近年來,漢濱區工商聯錨定鞏固全國“五好”縣級工商聯創建成果,探索創新“黨建+520”模式,以實干為筆,以實績為軸,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繪就活力畫卷。
激活民營經濟源動力
漢濱區工商聯始終把精細服務作為第一責任,匠心打造“520工作模式”,精準護航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以政治建設為核心,堅定民營企業家聽黨話、跟黨走的行動自覺;以經濟發展為軸心,錨定高質量發展路徑;以排憂解難為靶心,著力解決企業的疑難點;以鄉村振興為重心,推進共同富裕目標;以文化賦能為磁心,提升企業市場競爭軟實力,實現政企零距離。
“我們遵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穩中求進、先立后破的方針,拆分重組設立雙龍商會、瀛湖商會,會員數量從89人躍升至257人,實現了1+1>2的裂變效應。”漢濱區工商聯主席易瑋信心滿懷地說,“下一步,我們將對標先進地區,研究鎮屬商會和混合所有制鄉村建設服務公司的融合,樹立典型,鍛造樣板,擴大商會組織的聚合力和影響力。”
在拓展發展版圖、優化服務方面,漢濱區工商聯圍繞“第一議題”,聚焦引領發展“第一要務”,先后與安徽省宣城市、榆林市榆陽區工商聯等20多個組織締結友好合作關系。深入長三角、大灣區調研,舉辦產業鏈對接會,圍繞商會進階、區域經濟提振、企業轉型等關鍵議題深度交流。同時,搭建山西、深圳、溫州、上海等8個省外會員聯絡處,成功簽約紙代塑包裝、智慧汽配、新能源充電樁等3個優質項目,引“歸雁”還巢,促經濟騰飛。此外,組織民營企業奔赴紅色圣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6次,在富硒春茶開園推介會上邀請45家外地企業,凝聚起民營企業家愛黨愛國愛鄉的強大精神力量。
繪就民生發展新畫卷
在漢濱區,“萬企興萬村”行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146家企業積極響應號召,投身于157個村莊的聯建項目,落地89個產業幫扶項目,捐款1350萬元,捐贈物資價值1560萬元,培訓鄉村人才1588名。
設立政協工商聯界別委員工作室,聚力“五微一強”架構,打造“321工作法”。依據漢濱區出臺的《進一步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立足原點、聚焦熱點、紓解堵點,上接政策天線、下守法紀底線,客觀分析民營企業發展走勢,撰寫《“后疫情時代”,聚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調研報告,為黨委、政府領導決策提供第一手參考信息。
主動融入政協為民辦實事的“六進六促”創新工作機制,聯系老城街道鼓樓社區,聚焦百姓大舞臺搭建、無物業小區治理等民生熱點,建言獻策。
漢濱區工商聯以高度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立志存史”,克服延續斷檔、人員變更頻繁、資料殘缺不全等諸多困難,查閱年鑒縣志,走訪老同志、老會員,挖掘幾乎被遺忘的商會貢獻。從宏觀敘事到細節深挖,圓滿完成《漢濱區工商聯暨商會系統2000-2020扶貧攻堅大紀事》,在區直部門史志編纂中脫穎而出,鐫刻下民生與發展共進的堅實足跡。
探索會融協作新方式
漢濱區工商聯全力塑造輪值“會融+”品牌。在第二輪副主席副會長輪值活動中,赴四川紅四方面軍總部舊址、武漢“八七會議”舊址等紅色地標瞻仰學習,與四川省射洪市工商聯共商搭建秦蜀合作橋梁,探索西部大開發下民營企業發展的新路徑。
搭建平臺,讓民營企業家唱主角。輪值創新,促進交流,互通有無、拓寬合作,實現資源精準對接共享,激發昂揚向上的主人翁精神,增強履職盡責的擔當意識,全面提升了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
高位對標,自我加壓,漢濱區工商聯以“店小二”精神,積極謀劃123工作路線圖,鑄就“一特二亮三優”具有漢濱特色的民營經濟發展標識;做亮民營企業懇談會和商會建設+鄉建融合兩項機制;奮進機關、商會和企業三大爭先創優目標,全面提升工商聯的工作水平和整體形象。
弘揚主旋律,漢濱區工商聯奏響民營經濟發展的時代最強音。通訊稿《縱深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打開“共富密碼”》榮登中華工商時報,并被學習強國推送;跨區域“萬企興萬村”行動中,科為科技集團、易點天下公司等省內外愛心企業的善行義舉受到各界關注;在全區統一戰線活動上,民營企業自編自演的《七十五載,我們風雨兼程》等文藝節目,抒發家國情懷,榮譽感與歸屬感滿溢。
“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至關重要。它能將企業的優勢、理念與創新成果廣泛傳播,出色的宣傳更是民營企業軟實力的顯著象征與堅實支撐,全方位為民營企業的蓬勃發展賦能。”漢濱區委統戰部副部長、工商聯黨組書記錢廣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