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馮維杯 馬上
“社區工作人員每周兩到三次上門幫我打掃衛生、檢查身體,不僅減輕了我的病痛,還把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和自家孩子一樣貼心,真是解決了我的大問題。”家住漢濱區江北街道張溝橋社區的吉光群提起社區的“十助”居家養老服務,忍不住豎起了大拇指。
吉光群口中的“十助”居家養老服務,是張溝橋社區基本養老服務的重要內容。社區以日間照料中心為載體,開展助餐、助浴、助潔、助醫等服務,引導社區專業化照料護理服務向家庭延伸,有效解決了老年人居家照護難題。
“阿姨,您血壓還是有點高,記得按時吃降壓藥。”社區工作人員張維熟門熟路地走進陳道芬老人的家中,一邊跟老人熱情地打著招呼,一邊囑咐老人注意事項。
“我們歲數大了,行動都不方便,你們能來看看我,我心里特別高興!” 陳道芬露出久違的笑容,兩人拉著家常,像朋友更像家人。陳道芬今年2月份因腦梗導致肢體行動不便,兒女上班沒有時間陪伴,社區了解到這個情況后,為她制定服務計劃,定期開展上門服務。
作為社區養老服務體系中與群眾距離最近的一站,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建立,為社區老年群體就近養老提供了便利,受到老人歡迎。
走進張溝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活動室內,老人們三五成群,或讀書看報,或下象棋,或練習書法……各得其樂,十分愜意。
“環境非常好,服務也很貼心,感覺像在家里一樣。”日間照料中心運營以來,家住附近的張蘭幾乎每天都來,談及這里的服務,張阿姨連連稱贊。“在這里,既能得到專業照顧,又能與街坊鄰居一起跳跳舞、聊聊天,日子過得可充實了。”
群眾的需求在哪里,服務就跟到哪里。張溝橋社區黨委書記張鵬介紹說, 張溝橋社區積極探索健康養老新模式,以群眾需求為抓手,以“十助”服務為載體,提供“嵌入+輻射”式養老服務,打造“孝義三安園、人文張溝橋”孝義文化品牌。
“‘小度’真是我們老年人的寶貝,幫了我大忙!”提起智能互動終端“小度”,家住老城街道培新社區的劉大爺贊不絕口。今年5月份,劉大爺在家摔倒,隨即通過“小度”緊急呼叫,社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往劉大爺家中,并將其送醫救治。由于救治及時,老人身體并無大礙。
培新社區通過“智慧養老平臺”,將物聯網、大數據、設備端、手機端、可穿戴設備在養老場景中集成應用,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監測、位置監測、緊急呼叫、家政服務、社交娛樂等服務,打造了以家庭為核心,社區和機構為補充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實現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
“現在我只需要對著‘小度’呼叫,就有人回復,很方便。”培新社區63歲的余明亮高興地說,自己和妻子都行動不便,就怕發生意外,現在安裝了緊急呼叫裝置,再也不用時刻提心吊膽了。“老有所呼,我有所應。”老城街道以居家老年人服務需求為導向,不斷豐富養老服務水平,提升服務質量。
近年來,漢濱區不斷探索創新,通過開展“十助居家養老”“智慧養老”“孝義食堂”“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等養老服務項目,在社區養老工作上下真功、求實效,織密養老服務網,推動養老服務提檔升級,用心用情用力守護“夕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