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周登喜
更換破損井蓋、砍除干枯樹木、舉辦文藝演出、定期走訪關愛特殊群體……今年以來,漢濱區新城街道以增強轄區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為目標,穩步推進各類民生實事項目,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實際行動擦亮為民底色。
由“亂”到“治”的蝶變之路
“以前從這兒出行路邊車輛亂停、門前堆滿貨物很不順暢,這下好了,眼前一片通途!”棗園村五組村民張龍平滿意地說。
棗園路是城東片區及周邊縣鎮進入安康中心城區的必經道路之一,基礎設施落后、管理相對缺失,占道經營、車輛亂停、雜物亂堆、貨物亂放等“臟亂差”問題日益嚴重,影響著安康城區整體形象和周邊群眾生活質量。11月13日起,按照市、區統一部署安排,新城街道抽調30余名街道和相關村(社區)干部,聯合城管、消防、市場監管、公安交警等部門工作人員,對棗園路片區環境衛生進行集中綜合整治,經過連續一周多的集中整治,棗園路重點區域整治工作基本完成。
整治行動中,規范出店經營98戶、占道經營93起,清理各類貨物、雜物100余處3500余噸,清掃黃洋河橋下路段400余米,施劃停車位440余個……
由“流”到“固”的惠民之所
“來嘗嘗,今早剛下的九里灣橘子,4元一公斤。”“新鮮的蘿卜便宜了10元3公斤……”11月2日,新城街道翠屏路便民市場投入使用,市場內新鮮的時令蔬菜、本地水果和肉類副食等琳瑯滿目,寬敞明亮、整潔舒適的環境讓人眼前一亮,熱鬧的叫賣聲、熙熙攘攘的人群,點燃城市鮮活的“煙火氣”。
“以前走街串巷賣菜風吹日曬,既勞累,又影響市容環境,有了這個便民市場,讓我們有了固定的攤兒。”市民紛紛叫好。為治理金堂路馬路市場頑疾,新城街道投資178萬元,對原翠屏路便民市場進行提升改造擴建,新市場占地面積1600余平方米,設立160余個攤位,周邊流動攤販結束了“居無定所”的日子,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家”的感覺。“將占道經營攤販統一搬遷至標準化市場,解決了長期占路為市的問題,真正實現還路于民、便利于民。”新城街道創文負責人說。
由“憂”到“安”的幸福之家
“現在院子不僅變美、變安全了,今天還在家門口看到演出。”一場精彩文藝匯演活動在印染廠社區棉織廠家屬院百姓大舞臺上演,小區住戶張大媽和幾位鄰居坐在院子里一邊欣賞著臺上的節目,一邊曬著初冬的暖陽,個個臉上露出甜蜜的笑容。
棉織廠家屬院始建于20世紀70年代,院內的5排平房和2棟筒子樓年久失修,房梁腐朽、屋頂塌陷,存在較大安全隱患。街道干部多次深入家屬院實地走訪調研,申報改造項目,積極推進提升改造工作。如今第一期改造進入尾聲,寬敞的院落、硬化的路面、嶄新的樓體,不僅解決了家屬院住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居住擔驚受怕”的煩心事,也讓揪著街道和社區多年的“憂心事”落了地。
近年來,新城街道堅持從群眾的需求出發,解民心所盼,圓民心所想,使轄區53個老舊小區換新顏,讓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