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一薇 陳蕓
走進漢濱區吉河鎮的陜西茂林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態循環農業科技園,遠遠地便聽到牛舍里傳來此起彼伏的牛叫聲。干凈寬敞的牛舍內,一頭頭毛色發亮、骨骼粗壯的肉牛正悠閑地吃著草料,工人們忙著清潔圈欄、搬運飼草,一派繁忙景象。
陜西茂林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態循環農業科技園于2022年11月在吉河鎮招商落地,是一家肉牛養殖與糧油大豆種植一體的園區。
剛開始,由于園區負責人李黎沒有涉足養殖行業,屬于“門外漢”,對一些需要審批的程序及相關政策不是很熟悉,手續不到位,牛不能進場,園區一直冷冷清清。吉河鎮黨委政府在了解情況后,迅速組成由鎮黨委書記為組長,鎮鞏銜辦、社保站、農綜站、國土所等干部為成員的服務專班,針對企業在籌建養殖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梳理匯總,一項項解決,一件件辦妥。從園區落實場地選址到用地備案審批,吉河鎮充分踐行“店小二”理念,幫著企業跑手續,圍著產業發展轉。
“園區2023年3月開始投產使用,在注冊成立后,主要領導經常到企業實地查看工程進度,了解企業的一些具體困難,用足用活各類現有政策,給企業予以減補和鼓勵,還及時為我們解決用工難的問題。”園區負責人李黎對政府部門的服務贊不絕口。
到現在,園區已流轉土地1100畝,建成了標準化牛舍及相關配套設施2000平方米,養殖肉牛100余頭,種植大豆500畝,一派“擼起袖子加油干”的生產景象。
“有這么好的營商環境,我們將做大產業,帶動周邊農戶就業,助力鄉村振興。”李黎對園區的發展信心滿滿。
養殖場的成功引進和順利落地,不僅是吉河鎮實施招商的成功案例,也是吉河鎮黨委、政府在服務產業發展方面下足了功夫,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發展特色產業的重要抓手,持續不斷地為產業發展減負、助力,特色產業發展呈現出喜人之勢,眾多“歸雁”能人被吸引,紛紛返鄉創業、反哺家鄉。
前不久,返鄉能人陳榮濤就感受到了收獲的喜悅。在吉河鎮吉河壩社區的安康天宏遠種植園區里稻米飄香,金燦燦、沉甸甸的稻田里迎來了機械的轟鳴,一株株水稻被卷進滾輪脫粒打包晾曬,一筐筐鯉魚被打撈起來送進生鮮超市,一片豐收景象,預計今年發展稻田養魚種養初產年收入75萬余元,
“園區的快速發展,與政府支持企業發展的有力舉措密不可分。遇到困難,只要聯系相關部門說明問題,就能得到全力配合和用心解決。” 園區負責人陳榮濤一語道出今年收入頗豐的原因。
2021年,在吉河鎮舉辦的“游子歸鄉看變化”座談會上,陳榮濤被吉河鎮黨委、政府的一片赤誠之心所打動,他毅然決定回鄉創業,并立足吉河鎮水田河流域,開始發展稻魚綜合種養。
“第一年因為經驗不足,稻種的選擇、催芽、育種等等都屬于摸著石頭過河,鎮黨委、政府領導親自協調其他3個農場場主技術互通資源共享,并請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現場指導技術培訓。”陳榮濤滿懷感激之心。
如今,陳榮濤申請并注冊了“吉菏壩硒米”商標,園區發展得順風順水,還帶動當地村民在家門口就業致富,通過“一水兩用、一田多收”的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實現了“百斤魚、萬斤糧、萬元錢”的種植效果,也讓農業實現了綠色化、生態化。今年9月水稻收獲季,陳榮濤和他的稻漁種養還受到了央視的關注和報道。
今年,吉河鎮通過“土地流轉+基地務工”的模式,發展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0家,家庭農場11家,以吉河壩社區為稻漁綜合種養示范點,輻射帶動全鎮建設稻漁綜合種養基地4個,集中解決了“穩糧增收”和“生態環保問題”,吉河鎮富硒食用菌研發基地也竣工投產,今年羊肚菌產量1000余斤,產值60余萬元。
“下一步,吉河鎮將繼續以推進營商環境突破年為契機,聚焦高標準服務企業,及時破解企業發展困境,落實落地相關政策。由黨政主要領導以上率下,所有包企責任人深入企業,及時發現問題、認真梳理問題、切實解決問題,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切實幫企業克難、為經濟蓄能、為發展加分。”吉河鎮黨委書記卜兆芬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