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蘇 通訊員 胡斌
“把自己當作村里的一份子,實打實地為大家辦些好事、實事,做群眾的貼心人。”一直是漢濱區林業局駐關家鎮高溝村隊員劉維慶奉行的重要原則?粗B綿成片的核桃林,劉維慶喜笑顏開地說:“為了達到‘多條腿走路’的目的,今年我們又積極招商引資,準備在村上發展1000畝花椒,帶動村民長效增收、穩定致富。”
而除了核桃和發展在即的花椒產業,蠶桑也是高溝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高溝村村委會主任高世斌說:“蠶桑是關家鎮的傳統產業,我們村上也有很多村民養蠶養了幾十年,在發展壯大過程中,區林業局積極給予幫扶,這幾年免費調桑苗8萬多株,陸續幫助村上興建桑園、銷售蠶繭,村民都打心底感激他們。”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漢濱區林業局的真幫實干下,以蠶桑產業為主導產業的世斌家庭農場和世亮家庭農場不斷發展壯大,共帶動30多戶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
駐村的幾百個日日夜夜,劉維慶除了積極幫助村上發展產業,還常常和同事們深入群眾家中,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個體訴求,每當群眾遇到急難愁盼的事情,他總會第一時間伸出援手。
從高溝村到李臺村,從鄒廟村到洛河村……漢濱區林業局的幫扶隊伍延伸到關家鎮的6個村(社區),如劉維慶這般的幫扶干部,扎根基層、撲下身子、貼近群眾,以實干擔當繪就鄉村發展文章,不斷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有效推動了關家鎮的鄉村振興工作邁上新臺階。
無獨有偶,在位于張壩路沿線以北的關田村,漢濱區統計局派駐于此的第一書記許鵬,同樣在振興鄉村的舞臺上發光發熱、大放異彩。
去年10月份,許鵬肩負組織的信任與重托,來到了關田村。剛到村上,他就馬不停蹄地查看資料、了解村情,半個月后,村上的面孔他已熟悉大半。“那時候就想著既然來了,就一定要將工作干好。”在許鵬看來,農村工作要想干好,首要就是要讓群眾滿意,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
翻開許鵬的駐村工作日記,上面密密麻麻,逐字逐句寫下的,都是對村上發展、村情民意的謀劃與關懷。“鄉村振興,產業先行。關田村主導產業是蔬菜種植和生豬養殖,今年的主要目標任務,就是做好二期大棚蔬菜基地的土地流轉,項目規劃的協調工作。”無數個夜晚,在鄉村寧靜的星空之下,許鵬獨自坐在辦公室,逐項復盤當天工作,又條分縷析地將次日要做的事安排好。
展眼如今的關田,村美民富產業興的鄉村圖景正徐徐鋪展,像拼圖般嵌入關家鎮的行政面積之內。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階段,關家鎮黨委書記李麗萍說:“鄉村要振興,除了立足特色資源,發展特色產業,讓村民持續穩固增收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干群一心,集群策群力、久久為功,讓村莊美起來、產業興起來、村民富起來。駐村工作隊作為推動鄉村發展的‘領頭雁’,自開展幫扶工作以來,不僅與關家干群建立了深厚的情誼,更以‘拿好接力棒,一心為民生’的實干精神為關家鎮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譜寫出扎根基層、砥礪奮進的時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