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汪海玉 胡玲玉
一條條寬闊的道路將山水相連、一棟棟新居錯落有致、一個個致富產業勢如破竹、一張張幸福笑臉燦爛綻放, 時間見證了漢濱區的山鄉巨變。
如何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如何增強脫貧群眾內生動力,讓百姓的幸福日子更紅火?近些年,漢濱區通過狠抓產業發展、加大幫扶力度、整治人居環境等多方面措施,讓廣袤的鄉村煥新顏。
產業賦能活水來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產業興則農村興,產業旺則農村旺。近年來,漢濱區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不斷提升農業生產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水平,釋放農村發展活力,增強鄉村振興動能。
走近漢濱區關田村的蔬菜保供基地,一幢幢大棚排列整齊,不時有工人進出棚內,有的忙著翻地,有的忙著管護蔬菜。“目前,發展蔬菜大棚50畝,帶動周邊群眾18戶,糧油種植1000余畝,帶動26戶群眾增收致富。”關田村黨支部書記陳大鋒說。
工作人員介紹,自大棚建成以來,有效帶動周邊就業。“高峰時每天用工量能達200人,采摘、分揀這些工作簡單培訓后都能做,所以用工年齡也不太受限制。”
因地制宜謀發展。近年來,漢濱區堅持高位對接,突出雙向聯動,堅定不移地推動“單向幫扶”轉向“互惠共贏”,努力促進漢濱、雁塔兩區精誠協作、同頻共振,并借助“三區”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員、鄉土人才等專家聯盟團隊力量,圍繞糧油、中藥材、畜牧、蠶桑、水產、魔芋、油茶等漢濱特色產業,提供技術指導、技術培訓、技術咨詢等服務,著力打造“月月有培訓,村村有特色”的科技賦能產業發展模式。
“我從2013年開始發展養殖產業,帶動周邊群眾就業。2015年開辦高素質農民培訓學校,截至目前,培訓高素質農民400余人,累計培訓農業實用技術8000余人。”漢濱區匯農高素質農民技術培訓學校負責人唐甲升說。
幫扶織牢保障網
“許書記,我們村集體產業還缺點資金。”
“許書記,我們到戶路還需要修補。”
……
10月16日一大早,漢濱區統計局派駐關家鎮關田村第一書記許鵬就接到一連串電話,草草吃了幾口飯就趕往鎮上核對數據,到幫扶單位跑項目、爭取資金。
“自區統計局包聯關田村以來,強化工作落實、政策落實,在財力、物力、人力上給予支持,先后幫助關田村解決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黨建活動場所改造等資金。”許鵬說。
為防止出現返貧現象,扎實推進鞏固銜接重點工作,漢濱區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夯實工作任務,強力推進全區鞏固銜接“百日攻堅”走深走實。同時,加大幫扶力度,完善預防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落實網格化監測幫扶,及時開展針對性救助幫扶,持續做好產業就業幫扶,織牢防返貧保障網。
整治環境鄉村美
走進吉河鎮福灘村,316國道沿線的房屋干凈整潔、錯落有致。遠處,金黃的烤煙田在秋風的吹拂下翻滾著波浪,描繪出一幅和美鄉村新畫卷。
說起福灘村的改變,村黨支部書記彭忠明感慨頗深。“過去村里垃圾胡亂扔,污水隨便潑,屋外臟亂差。如今,福灘村經過宜居鄉村整治,環境大大改變了,宜居宜業又和美。”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既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漢濱區以打造“宜居鄉村”為基礎,高質量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點帶線,以線促面,引導村民崇尚文明生活。同時,各個鎮(街道)深入挖掘和尋找收集思想淳樸、積極向上的家風家訓家規和優秀家風人物、故事,進行宣傳表彰,并及時完善村規民約,培育文明鄉風。此外,還全域推進鄉村風貌提升和環境整治,將景觀打造、故事宣傳、文化傳承融入農旅融合發展規劃之中,修建停車場、公廁等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