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曾桃
近年來,漢濱區堅持以互聯網+思維,活用遠程教育平臺,靈活多樣開展黨員學習教育,通過創新工作機制,優化平臺載體,突出學用轉化,壯大村集體經濟,推動富民增收,激活遠程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新活力。
主動“建”,延伸黨員教育觸角
走進漢濱區忠誠現代農業園區,一排排育苗盤擺放整齊,一株株菜苗青翠欲滴,長勢喜人。黨員群眾和園區的工人們圍坐在園區的遠教站點里,正在聆聽園區技術人員曹峰就培育辣椒、小圣女果、葡萄、黃瓜等蔬菜水果種植技術和注意事項進行講解。
為了方便黨員群眾學習教育,漢濱區把遠程教育站點搬到了田間地頭,將云端服務引入農業園區、人才工作站等領域,有效幫助黨員群眾既“富腦袋”又“富口袋”。同時,為了擴大站點覆蓋面,拓寬服務領域,打造培訓學習陣地,在全區387個計劃內站點的基礎上拓展范圍,對機關、醫院、學校、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等領域全面摸排,對符合條件的做到應建盡建。先后高質量建成站點49個,確保黨支部學習有陣地、黨員學習有場地。
規范“管”,打造遠教精尖隊伍
漢濱區推行遠程教育隊伍“211”隊伍管理模式,為每個站點配備2名管理員、1名指導員、1名監督員,要求管理員AB崗原則上由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大學生村干部擔任,實行區級備案,動態管理。堅持分層培訓,先后區委組織部組織120余名優秀管理員參加區級示范培訓班,各鎮(街道)采取以會代訓、跟蹤培訓等方式實現管理員培訓全覆蓋,切實提高遠程教育干部業務能力,滿足黨員群眾“時時看”“時時學”的需求建立考核機制,將遠程教育工作納入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和黨建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對工作中表現突出的黨組織負責人優先評優表彰,對工作落實不力的黨組織負責人進行約談通報,層層傳導壓力、激發動力。
創新“學”,滿足不同群體需求
“廣播收聽面廣、傳播速度快,能夠及時將黨的二十大精神、黨史知識及惠民政策、法律知識、農業技術、養老防詐騙等知識通過音頻的方式傳播出去,黨員群眾可以邊做農活邊收聽,什么都不耽擱”。縣河鎮毛壩村黨支部書記成英娟說道。
根據不同學習對象,制定不同學習方式,除了每月集中組織黨員干部收看學習外,漢濱區結合山大人稀,居住分散,留守黨員和老人年齡大、文化知識水平低等群體實際,建成了“區、鎮、村”三級統一協調、上下貫通、可管可控、綜合覆蓋的遠教廣播體系,為23個鎮(街道)210個行政村(社區)安裝1073個點位“遠教廣播”,覆蓋人群達80萬人。
針對流動黨員,采取微信、電話、網站等方式,定期推送學習資料,確保流動黨員學習不缺席、不掉線。投資建設15個遠程教育廣場,統一制作標志標牌,落實播放管理制度,實時傳播黨的“好聲音”。
靈活“用”,提升學習教育實效
家住在建民街道馮家壩村的馮茂銀,已在忠誠現代園區務工5年多,勤奮好學的他,從配肥最基礎技術學起,通過在園區站點學、在基地練、專家人才講,到現在已經掌握育苗全套技術,實現年收入3萬多元。
縣河鎮紅升社區屬于易地搬遷社區,依托遠教平臺,利用遠教廣場開展新民風活動、技能培訓等,利用遠教大屏播放紅色電影、招工信息、文化娛樂節目等,利用學用基地幫助黨員群眾掌握技能,增強創業就業能力,有效幫助脫貧戶“搬得出、穩得住、融得進、能致富”。
近年來,漢濱區堅持在“遠程教育+”助力鄉村振興上做文章,積極探索“遠程教育+黨性課堂”“遠程教育+產業園區”“遠程教育+社區治理”等模式,不斷在學用結合上出舉措,把學習成果切實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實際成效。先后建成蔬菜、茶葉、魔芋、食用菌種植以及黑豬、蜂蜜養殖等產業學用結合示范點27個,培育高素質職業農民5012人,帶動6000余名群眾發展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