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艾思宏)為加快數字鄉村建設,讓數字更好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群眾生活服務。縣河鎮用好用活幫扶資源優勢,深挖自身潛力,積極探索“數字鄉村”建設,創新構建“1+17”高效能智慧平臺,為鄉村治理增添新動能。
“一張網”下好鄉村振興“先手棋”
在財梁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數字鄉村”平臺前,中國建設銀行駐村第一書記郝屹正在向前來參觀兄弟單位同事們介紹財梁社區數字鄉村概況,隨著鼠標移動點擊,社區村情簡介、基層黨建、鞏固銜接及鄉村振興等界面盡收眼底,贏得了陣陣熱烈掌聲。縣河鎮依托財梁社區幫扶資源,運用安康綜治信息管理平臺、智慧氣象管理平臺、安康政務云平臺、“i安康”公眾服務平臺等基礎應用,開發縣河數字鄉村平臺,將平臺服務觸角延伸至村組,通過可視化、直觀化、圖形化數據分析,實現基層黨建、監測預警、應急處置、平安創建、產業發展、環境保護等“數字鄉村一張網”。在認真總結財梁社區“數字鄉村”建設經驗后,縣河鎮先后召開4次鎮村干部座談會、6次推進會,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借力而上、乘勢而為,在全鎮范圍內推動“數字鄉村”建設,建成多級匯聚、分組管控、多屏查看的“1+17”數字鄉村平臺,為群眾辦事服務、為基層松綁減負,提升鄉村治理新水平,被漢濱區確定為“數字鄉村”試點單位。
“一張網”助力鞏固銜接“守底線”
如今財梁九年制學校不再為學生考勤管理發愁了,原來財梁社區“數字鄉村”為財梁九年制學校搭建考勤測溫機系統,當同一學生連續三天無考勤測溫信息,系統便會發出學生缺勤預警提示,學校第一時間會同村委會核實情況,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確保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零輟學”。對于財梁社區的管水員來說,自從有“數字鄉村”這個洋“玩意兒”,他們的工作輕松多了,水廠、水窖安裝水位探測儀與水質監測設備,一旦水位下降到警戒線或水質出現狀況,系統便會發預警提示管水員補充用水、水質檢測,及時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充足和飲水安全。縣河鎮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飲水核心指標,運用“數字鄉村”科技手段,實施鞏固銜接動態監測幫扶,為鞏固銜接工作守底線筑牢一道堅固防線。
“一張網”筑牢應急管理“防護墻”
“請縣河社區、毛壩村、姚河村干部注意加強河道巡查,轄區水域有多處存在游客下水旅游,立即勸導勸離”,“區地災辦發布地質災害黃色預警信息,請各村(社區)加強地質災害點動態監測,尤其是燈塔村、上灣村、縣河社區等村要加密對地質災害點位巡查,發現情況第一時間向鎮應急辦報告”,這是鎮應急指揮調度中心調度防汛防滑工作和防溺水工作時的場景。縣河鎮運用“數字鄉村”視頻監測系統,在森林制高點、密集區,在地質災害點、臨崖臨河、沿河低洼地帶安裝監測探頭,重點涉水點位安裝防溺水電子圍欄,充分發揮“千里眼”“順風耳”數字賦能,以信息化手段促進人防、技防有機結合,有效提升了基層應急管理能力水平。今年入汛以來,鎮應急指揮調度中心對重點部位進行在線監測300余處次,下達指令20余次,同時加密對涉河旅游重點點位進行動態監測,下達指令10余次,省市應急、防汛部門及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先后進行現場調研,給予了高度評價。
“一張網”彈奏平安建設“大合唱”
“成書記,你快看,牛嶺14組好像發生了鄰里糾紛”,牛嶺社區干部在“數字鄉村”平臺上發現了這一幕,社區黨支部書記成英地接到報告后,迅速趕到現場,原來是社區14組屈家妯娌之間發生矛盾,了解事由后,現場進行了調解,妥善化解了一場信訪矛盾。縣河鎮把“數字鄉村”同鄉村治理有效銜接、深度融合,把平安建設、生態保護、人居環境整治、信訪維穩等領域置入動態監測范疇,在大型安置社區、鎮村主要路口、重要場所、重點部位進行實時監測,及時掌握社會治安、人居環境、鄰里糾紛、道路暢通、生態環境等情況,動態消除安全隱患,不斷提升鄉村治理信息化、數字化、高效能水平。通過“數字鄉村”信息監測系統運用,全鎮及時發現制止亂搭亂建20余處、糾正亂堆亂放80余處、督促清理亂倒垃圾200余人次、禁止焚燒秸稈垃圾20余起、批評教育三輪車載人50余起、化解鄰里糾紛15起,為基層社會治理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