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熊彬彬
為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落實,漢濱區老城街道在陣地共建、活動共聯、隊伍共育上用好各類載體,推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成為基層治理、文明城市創建的有效抓手,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從“階段熱度”到“長久長效”。
陣地共建優化資源配置。老城街道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依托社區各類陣地,根據文明實踐活動需要和基層群眾需求,優化配置、共享使用。大北街社區將圖書室打造成未成年人學習教育基地,西大街社區變會議室為老年人智能手機培訓班,培新街社區將文化室變成“夕陽樂”志愿服務活動室……同時,整合兒童福利院、日間照料中心等資源,讓新文明實踐在老年人、兒童等特殊群體關愛上既有專人也有專門的場所,使文明實踐工作親民又利民。
隊伍共育促進凝心聚力。老城街道各社區結合實際,成立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和黨旗紅、夕陽樂、城市管理、紓難解困、垃圾分類等志愿服務分隊,打造群眾身邊的志愿服務隊伍,將轄區共駐共建單位按行業或成立志愿服務隊伍,或納入現有志愿服務隊伍。如漢濱區第一醫院作為西大街社區共駐共建單位,主動為居民群眾提供精準化、專業化服務,培植司法宣講、醫療健康等“專家型”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提供“點單式”志愿服務,實現“群眾吹哨,部門報到”。
活動共聯助推全民參與。為推動黨的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老城街道舉辦黨的二十大精神理論微宣講大賽,同時聘請13名獲獎選手為理論宣講員,為群眾送上豐富的理論“大餐”,同時以重大節日為契機,舉辦“美食季”“端午集市”等活動,發動各社區開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主題志愿服務,以“文藝+”為形式,以全民參與為目標,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力量加入志愿服務活動,以形式多樣的活動讓文明根植于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