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來有志 宋兆芬
農村閑置資產是農村“沉睡”的財富,是當前撬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杠桿。近年來,漢濱區吉河鎮將有效盤活扶貧項目資產作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關鍵,努力探索“一園一策”的發展思路,通過騰籠換鳥、招商引資等方式盤活村級扶貧資產、做活土地文章、發展特色產業、破解園區運行難題,使“死資產”變成“活資源”,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摸清家底施良策
吉河鎮位于漢濱區西南部,距城區5公里,屬于城郊農業鎮,轄區農業園區雖然發展多年,卻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基礎薄弱、規模不大、品牌不響等問題。尤其近兩年來,受經濟下行、疫情和市場競爭的影響,加之個別使用村集體經濟的園區經營管理不善、資金鏈斷裂等原因,導致園區運行困難、扶貧資產閑置,村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和群眾務工增收受阻。
如何盤活這些閑置的扶貧資產,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增加農民收入,一直是吉河鎮黨委書記卜兆芬思考的問題,也是擺在吉河鎮班子面前的一道難題。去年以來,吉河鎮始終將解決園區運行困難的問題作為謀劃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頭等大事,卜兆芬堅持親自蹲點調研,多次召開黨委會和村級研判會議,帶隊下沉園區摸清“沉睡”的土地、廠房資源,分析資產閑置原因和存在的困難問題,找準“病理”,靶向“治療”,按照“先易后難”“一園一策”的原則制定盤活方案,進一步提升閑置資產的合理回收利用,變廢為寶,將閑置資產盤活為“致富錦囊”,有效促進鄉村發展和群眾增收。
騰籠換鳥再生金
日前,走進吉河鎮福灘村烤煙種植點,一個個身影、一臺臺機器來回穿梭,村民們正在田間翻地、起壟、施肥,為種植烤煙做準備。誰曾想到,不久前,這里還是雜草叢生的撂荒地。
據了解,這里原來是漢濱區瀛輝核桃農民專業合作社開發的核桃種植基地,占地約180畝,總投資400余萬元。2021年,因管理和經營不善導致持續虧損,無法繼續運營,造成了土地撂荒,還欠下了村集體經濟組織分紅、農戶土地流轉費用。
2022年,在鎮黨委的精心指導下,福灘村采用“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由村集體經濟組織牽頭,將撂荒的土地從農民手中重新流轉并進行治理,用于發展種植烤煙。通過騰籠換鳥的方式淘汰“笨鳥”“死鳥”,培育產得多、飛得高的“俊鳥”。“按照當前園區發展規模,從流轉土地、務工組織兩個方面測算,將給我村集體經濟帶來每年5萬元以上的收入,也能逐步解決村集體經濟組織分紅及農民土地流轉費的問題。”福灘村黨支部書記彭忠明開心地說。
舊巢引新鳳
“這里原是閑置了多年的園區。去年我鎮通過招商引資,引進茂林豐寶生態循環農業發展項目,租賃清雅公司廠房,并于今年3月份投產。”吉河鎮副鎮長鄭鶴介紹道。位于高水社區馬背梁的安康清雅清真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市級現代農業園區,于2017年投資600萬元建成,占地800余畝,原來是以牛羊養殖為主,發展最好的時候養牛300頭,養羊2000只。而如今整個園區陷入停滯狀態,牛羊圈舍、機械設備等資產長期閑置,造成了資源浪費。村集體分紅資金也遲遲無法兌付,群眾怨聲載道。
面對雜草叢生、荒無人煙的園區,卜兆芬心生惋惜,并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將這一資產盤活。2022年12月,吉河鎮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陜西茂林豐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水社區投資發展農業產業。經多次協商,由清雅公司將該園區租賃給茂林豐寶公司,租金收益優先償還高水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分紅。就這樣,原本閑置的廠房、設施、土地等資產得到有效利用,清雅公司得到租金收益,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分紅得到保障,高水社區及周圍村勞動力也可以通過產業用工的方式實現就近就業增收,可謂實實在在的“一舉三贏”。
筑巢引鳳,要有良枝而棲。“我們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工作,為確保‘舊巢’引‘新鳳’,我們主動介入,當好‘店小二’,提供全程服務,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讓企業愿意來這里投資,愿意來這里發展。也正是這樣的貼心服務才促成了該項目的迅速落地。”卜兆芬說道。
強村富民雙增收
福灘村位于吉河鎮西部,距離城區不足10公里,交通便利。村民多從事建筑務工,村干部也有管理和實施勞務施工的經驗,發展勞務產業基礎較好。
今年3月,鎮黨委率先在福灘村進行試點,采取“集體經濟+勞務經濟”的創新模式,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牽頭成立勞務服務公司,把村里有技術的人員集中起來,將原來零散的、自發的、無序的務工就業轉變為有組織派遣、有穩定就業的規范勞務產業。通過勞務分包和派遣的方式,承接承攬施工工程、提供各種勞務服務,幫助村民就近就業增收。目前,該公司已承接吉河鎮通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并完善工程項目12.49公里,預計實現收益8萬元。“一天100塊錢,在村上就能掙錢,不用來回跑,還能照顧家里,很方便。”村民老張邊干活邊介紹道。
據悉,該勞務公司運行后,所得收益將全部轉為村集體經濟收益,成為村集體發展的“源頭活水”。目前,已有20余名村民進行登記,有意通過村勞務公司解決務工需求。這樣的模式真正將村民“單打獨斗”變為“抱團發展”,促進了村集體和農民“雙增收”。
如今,荒廢的養殖場里開啟了新事業、閑置的土地有了用武之地,閑散的勞動力找到了新出路。吉河鎮在“盤活”閑置扶貧資產、壯大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煥發新活力的路上邁出了有力的步伐。“下一步,我鎮將堅持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加強基層黨建、助推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進一步解放思想,用好用足用活各項政策,加強農業園區分類指導,積極盤活村級扶貧資產,持續強化村集體‘造血’功能,使村集體經濟走出一條‘支部引領、資源盤活、產業推動、共同富裕’的新路子,為鄉村振興提供‘硬支撐’。”漢濱區吉河鎮黨委書記卜兆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