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十幾年如一日、務實擔當,當好支部班子“領頭羊”; 他敢想敢做、敢闖敢干,爭當群眾致富“領頭雁”; 多年來,他一直扎根鄉土,與農民、農業、農村打交道,對“三農”有著深厚的感情。他時刻牢記人民重托,聽民聲、訪民意,積極建言獻策,爭做人民群眾“代言人”。 他就是全國勞動模范、省市區人大代表、漢濱區建民街道忠誠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瑞紅。
提起劉瑞紅,給人的印象是干練、樸實、性格爽朗。自當選人大代表以來,劉瑞紅始終把人民群眾意見和呼聲作為履行代表職責的“發令槍”。他認真履行代表職責,充分運用人大代表聯絡站平臺,廣泛收集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認真調研走訪。針對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情況,提交了《關于支持安康健康養老產業加快發展的建議》;針對農村人居環境臟亂差的情況,提交了《關于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支撐體系的建議》;針對月河川道生態環境保護情況,提交了《關于對月河口至任家壩月河進行生態修復的建議》。這些建議都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和認可,并在積極推進落實中。
“群眾怎么致富?鄉村怎么振興?”這是劉瑞紅成為人大代表后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懷揣一顆改變家鄉貧窮落后面貌的堅定決心,劉瑞紅積極投入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主戰場。近年來,劉瑞紅緊跟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步伐,積極學習新技術,讓自己成為科技興農的實踐者,深入田間地頭,傳授農業技術,指導產業發展。以“智慧農業、體驗農業、休閑農業、創意農業、科技農業”為發展方向,成立天瑞塬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先后流轉土地2800畝,建成蔬菜產業園區和基地6個,蔬菜“生產——儲藏保鮮——包裝加工——品牌銷售”的產業鏈條已基本形成,年產值達到1.35億元,“天瑞塬”4個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通過發展蔬菜種植產業,直接帶動535戶1843人穩定脫貧,間接帶動1700戶4250人持續增收致富。
心系百姓,情暖群眾。作為一名來自農村基層的人大代表,劉瑞紅深深懂得農民群眾生產生活的不易,始終將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爭取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為群眾多做事、多服務。多年來,他始終堅持“慈心為懷、引人向善、公益為本、扶危濟困”的慈善情懷,廣泛參與社會慈善及公益活動。在資助特困大學生、孤兒、特困戶和孤寡老人,疫情防控、見義勇為和慈善義捐等活動上,他積極奉獻愛心、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先后捐款捐物50余萬元。同時,公司每年拿出10%利潤投資開發,做精做專建民辦自主農業產業品牌,得到社會認可和一致好評。
劉瑞紅說:“當選人大代表以來,我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堅持為群眾多做實事、好事,努力成為一名讓群眾滿意的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