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宋孝波 張彬
“各家各戶要自覺落實門前三包,房前屋后不要堆存垃圾,自覺投放到垃圾回收點,雞鴨鵝要集中圈養,自家的狗要接種疫苗并管護好。”午后,壩河鎮斑竹園社區的漢濱廣播響起來了,漢濱區農業農村局派斑竹園社區的第一書記沈孝軍將宣傳人居環境整治具體知識向群眾講解。
壩河鎮斑竹園社區是漢濱區典型的易地搬遷社區,社區面積廣,人口密集度高,人居環境治理工作開展起來并不容易。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屋里現代化,屋外臟亂差。”這是斑竹園社區居民開始對社區環境的評價,也是沈孝軍剛到斑竹園社區擔任第一書記的場景。
“以前,社區居民將垃圾隨意堆放,公共綠化區域被種植起蔬菜。夏天一刮起風,垃圾亂飛。自從開始人居環境整治,社區的環境美多了。”回想起以前的場景,看著眼前社區的變化,斑竹園社區黨支部書記汪順金打開了話匣子,“現在社區有種植能力和意愿的農戶有了自己的菜園子,社區也配備有垃圾桶,垃圾清運、污水處理都是政府投資,群眾不掏一分錢。我們每周統籌公益崗都要集中對社區進行清掃。”
每周一三五,社區中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公益崗分工明確,對社區內衛生死角、外圍背溝垃圾、集市攤販周邊的零散垃圾進行清理,對不規范擺攤行為進行勸導,平日公益崗隨叫隨到確保負責區域衛生整潔。
“我們整合了社區的54名公益崗作為社區的保潔員,安排社區監委會主任負責人居環境衛生整治監督工作,社區干部分網格進行包抓。”談到社區人居環境整治的策略,沈孝軍自豪地說,“社區的環境好居民的心情才會愉悅,社區居民的認同感就會提升。”
參加過培訓的公益崗以及環境衛生監督員的聯系方式和負責的區域被張貼在社區公示欄的顯眼處。嚴雙英就是社區的一名公益崗人員,2019年她一家搬進社區,在照顧老人和孩子上學的同時應聘了社區的公益崗。“社區就是我們自己的家。社區干部、志愿者都積極參與,何況我們公益崗。”對于公益崗參與社區保潔工作,嚴雙英認真地說。
“人居環境整治的最終目標就是讓群眾有歸屬感。”沈孝軍說,斑竹園社區整合社區公益崗、社區干部以及社區志愿者的力量,通過文藝演出活動、鄉村喇叭等方式增強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社區治理的重要內容。
現如今,斑竹園社區內菜園子整齊劃一,在古色古香的垃圾收集亭中整齊地擺放著4個垃圾桶,社區公益崗對自己所負責的區域定期進行清掃……干干凈凈的環境,讓社區更加溫馨。
“環境好了,就會吸引更多游客來打卡。我們將立足壩河的自然稟賦,大力發展民宿等,助力鄉村旅游發展,讓更多的群眾享受生態的紅利。”談及未來的發展,沈孝軍信心滿滿。
斑竹園社區的蝶變是漢濱易地搬遷社區的人居環境整治成果的縮影。近年來,在漢濱區的154個易地搬遷社區中已形成每月1日和15日定為農村清潔日機制,社區切實發揮公益崗和黨員作用,有序推進庭院整治和公共環境工作。
現如今,搬遷社區中道路煥然一新,花壇錯落有致,居民家中窗明幾凈、鄰里和睦,社區環境衛生治理常態化、長效化和規范化,社區環境越來越好,群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感也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