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汪洋)時近清明,緬懷故人、祭祀祖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在新時代,“習俗”的傳承更應講究“新風”。清明節期間,張灘鎮積極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力量,以“文明志愿我先行”帶動群眾樹新風,讓“清明”更清明。
“請戴好口罩,進行登記后再入陵園。現在倡導文明祭祀,請不要燃放煙花爆竹、燒紙錢”,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唐華正在該鎮大冒山公墓勸導群眾。對于開展文明祭祀志愿者服務,他說,“清明祭祀是為了寄托哀思,祭奠祖輩。但是有些群眾卻奢靡攀比,豪華祭祀,大量焚燒紙錢。不僅影響社會風氣,而且污染環境,還容易引發火災。這是不健康、不文明的祭祀。我當志愿者,就是要勸導群眾文明祭祀、移風易俗。”
志愿者劉浩飛告訴記者:“清明節期間,我們一共有16支志愿者分隊‘上線’,覆蓋全鎮范圍開展禁燃禁放巡查、文明祭祀勸導。希望通過我們‘志愿紅’,護得山水綠,換得民風新。”
據悉,為下好“清明”禁燃禁放先手棋,該鎮節前便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全面安排部署。鎮長陶富平表示,做好“清明”文明祭祀工作,該鎮主要從三方面發力。一是“源頭堵”,鎮創建辦干部、志愿者對全鎮50余家祭祀用品商店開展全面檢查,從源頭杜絕了煙花爆竹、冥幣等違禁物品買賣使用。二是“文明勸”,志愿者主動上崗,在全鎮重點區域開展巡查勸導工作,勸止群眾燃放爆竹、焚燒紙錢等不文明行為,同時提醒群眾帶好口罩,做好防護。三是“依法治”,對于違規售賣、燃放煙花爆竹等行為,堅決依法打擊、嚴肅處理,用法治維護“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