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善剛
一個個干凈的農家小院,一條條寬敞的水泥路、一座座配套齊全的文化廣場、一面面寓意深刻的文化墻,一張張幸福的笑臉隨處可見……迎著冬日的暖陽,走進漢濱區,這幅溫馨怡人的美麗畫卷,濃墨重彩地描繪出漢濱區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發生的變化。
去年以來,漢濱區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為龍頭引領,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全方位統籌、大力度推進、多舉措發力,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的新征程中邁出了新步伐、實現了新突破。
聚焦責任落實,健全機制強統籌
面對脫貧攻堅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性轉移,去年年初以來,該區高度重視,堅持“早研究、早謀劃、早安排、早落實”,認真做好機構、人員、工作有效銜接。2021年5月26日,率先在全市將扶貧系統重組為鄉村振興局,成立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領導小組,組建8個鞏固銜接工作組,嚴格落實黨政同責、區鎮同責、部門同責、幫扶同責、督查同責的“五個同責”工作責任制,壓實區委常委、區級領導、鎮辦、幫扶部門、村(社區)等層面責任,出臺“十個一律”鐵規,保持脫貧攻堅作風狀態,堅持落實督導機制,實行常態化督導,聚焦階段工作重點,直入現場、蹲點解剖、跟蹤督辦、推動落實。同時,堅持每季度召開工作推進會,針對階段性重點工作,及時進行安排部署,持續發揮區委書記“一線總指揮”作用,上下一心,多措并舉,精準選派第一書記271名,派駐工作隊(組)410支,工作隊(組)員1492名,實現脫貧村、800人以上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鄉村振興示范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和其他類型村(社區)工作隊(組)全覆蓋,構建起了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執行有力的責任體系,推動工作高點起步,推進有力。
聚焦政策落實,精準施策促精準
為深入貫徹“四個不摘”要求,該區對標完善政策,制定了《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全區5年過渡期工作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重點工作和具體措施,明確了鞏固銜接工作的時間表、路線圖。2021年,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飲水核心指標,持續用力補短強弱。實現全區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無失學、輟學;一站式就醫、先診療后付費、脫貧人口慢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應簽盡簽。持續開展飲水安全排查和工程維修養護,建立完善飲水管護機制,確保農村群眾喝上干凈安全的水。加強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和農村安全住房提升行動,確保“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扎實落實農村低保政策,做到了應保盡保、應兜盡兜、應救盡救。
同時,堅持完善東西部協作機制,充實蘇陜協作項目庫,深化拓展產業合作,新城地產等5家江蘇企業落地漢濱,完成投資1.05億元,東西部協作幫扶成效不斷鞏固拓展。
聚焦工作落實,夯實基礎防返貧
該區建立常態化比對、動態化監測、精準化幫扶等應急響應和監測幫扶機制,創新實施“35845”工作法,緊盯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三類戶,堅持農戶自主申報、鎮村干部排查、行業部門篩查預警、各類監督渠道反饋、平臺監測分析五種監測方式,嚴格執行預警監測八步程序風險預警、入戶核查、承諾授權、信息比對、民主評議、村級公示、鎮級審核、區級審定,落實全面排查、綜合研判、精準幫扶、動態銷號四項措施,做到全程監督、清單交辦、幫扶到位、定期通報、績效考核五個堅持,確保工作責任實、監測發現早、幫扶措施準、政策兌現快、幫扶效果好,堅決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創新實施的防范化解因病返貧致貧長效機制,得到了國家鄉村振興局的高度關注,先后在國家醫保局《醫保動態》和新華社、人民網等國家媒體刊發和推廣。
針對去年嚴重災情,及時出臺了《加快災后重建防止因災返貧致貧1+7工作方案》,目前,全區已納入的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全部落實了精準的幫扶措施。同時,全區還以實施“五大振興”為引領,扎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規劃,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30個。在搬遷后扶工作中,持續完善安置點社區工廠、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積極做好遷出地和遷入地基本公共服務銜接,加強安置社區基層治理,促進搬遷群眾社會融入。在項目資金管理上,探索實行“三函一談一督一改”工作法,強化資金績效管理,制定《漢濱區銜接資金管理辦法》,2021年該區財政整合資金7.676億元,安排項目775個,項目已全部開工,其中銜接資金4.32億元,安排項目683個,支出4.305億元,支出進度99.67%。
如今行走在漢濱廣袤的鄉村,既有美麗宜居的家園,也有生態綠色的產業園、通暢整潔的鄉村道路、干凈漂亮的農家院落,群眾的“精氣神”面貌煥然一新,構建出了一幅幅美麗畫卷。
聚焦幫扶成效,持續用力促鞏固
漢濱區堅持“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發展思路,突出以“畜牧、茶葉、核桃、蔬菜、魔芋”五大主導產業為主,兼顧蠶桑、烤煙、中藥材等特色產業,通過資產收益、土地流轉、資金入股、務工就業、產品代銷、生產托管等利益聯結模式,發展陽晨、忠誠等現代農業園區總數達到220個,帶動脫貧戶增收致富。同時,鼓勵脫貧勞動力返崗復工,開展消費幫扶,有力保障了脫貧戶收入不減。與此同時,還持續提升“兩基”水平,圍繞農村教育、衛生服務能力以及道路、農網改造、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等基礎設施,加強管理促質效提升。并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到村六查、入戶六問”活動,著力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一年來,從脫貧攻堅邁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征程中,該區創新形成了一批防返貧數據監測、壯大村集體經濟和資產收益、危房改造、健康幫扶等工作經驗,走出了一條強基固本、符合漢濱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確保了脫貧攻堅成果更加穩固、更可持續、更有實效。2022年,該區將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這一底線,繼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和脫貧攻堅精神,堅持做到“三個落實”,嚴格實行“四個不摘”要求,圍繞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抓銜接,不忘初心,勇毅前行,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臺階、鄉村振興開新局,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