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馬婷婷 翁軍
漢濱區工商聯全體黨員干部一邊抓學習,一邊抓工作,以積極的姿態和作風,兩抓兩不誤,過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勞動節。
近日,漢濱區工商聯圍繞黨史學習教育,黨組、黨支部、黨員干部“三位一體”創新方式,扎實開展“黨史+”系列活動,掀起了學、幫、比的新熱潮。在機關,以學習會、研討會、主題黨日等形式,學思踐悟,知行合一,互學互助,你追我趕,讓政治學習成了理論聯系實際的“黏合劑”;在基地,黨史教育與非公經濟人士理想教育融為一體,著力構建研學實踐的“大本營”;在一線,以開展“為群眾辦實事”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解決群眾揪心事、煩心事,以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曬出為民服務的“成績單”。
城市創建的“紅馬甲”
興安農貿市場是安康中心城區的“菜籃子”,車流馬龍,熱鬧非凡。這熱鬧背后的臟亂差,是攤棚簡陋、道路擁擠、水電管網等設施不完善的老舊市場與居民小區,共生共存,相互掣肘。
安康獲得國家衛生城市稱號,來之不易。八年奮戰、五年堅守的成果,極有可能因鞏固難、易反彈的菜市場而面臨“得而復失”的風險。
隱患就是命令,排險就是行動。漢濱區興安市場綜合整治工作小組應運而生,市監、城管、街辦、社區、商會聯手行動,開展拉網式的排查,區工商聯作為民營企業和商會主管部門克服自身人手不足的困難,安排和落實創建干部全程參與、機關值守人員輪流參與、分管領導協同參與的工作機制,積極響應,主動出擊。
“管商會的工商聯,也管起了市場,不容易呀!”一位知情人翹起了大拇指。興安市場商會負責人老許更是樂開了花:“娘屋人來了,我們腰桿都硬了。”過去,馬路市場,雜亂無章,他是這里128戶擺攤設點的經營戶之一,暗知市場水有多深。后來,成立了商會,老許成了牽頭人,自律自管,雖然經營逐步有序,但環境衛生總是拖后腿,管不了、管不好,令他頭疼不已。
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和穿制服的執法人員在“五一”黃金周一天不落的來回游弋,成了一道亮麗的城市風景。漢濱區工商聯黨員干部絮絮叨叨的叮嚀,成了群眾的熟耳,也成了機關學習之外相互交流的“口頭禪”。
“黨史+非公經濟理想信念”雙劍合璧,熠熠生輝
黨內學黨史,黨外也學黨史。漢濱區工商聯黨史學習教育“內外兼修”,特別令人矚目。
4月28日,機關黨支部會同吉河商會黨支部聯合舉行“學黨史、強信念、促發展”主題黨日活動。這是漢濱區工商聯疊加式舉行“黨史+非公經濟理想信念教育”活動的一個最新印記。
辛丑春節剛過,漢濱區工商聯就舉行了全系統“延安精神·讓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有犇頭”為主旨的首次黨史暨理想信念教育培訓會。
第二次聯合市區有關部門和婦女健康促進會,組織100余名女領導、女干部、女企業家開展“黨史照我心·巾幗她溫暖”活動。觀瞻牛蹄嶺戰斗遺址,聆聽波瀾壯闊的安康解放史話。在非公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暨“學黨史、憶初心、促發展”研學基地,解讀了近年來如何將理想信念這顆“紅色紐扣”牢牢系在非公經濟人士身上的鮮活案例。走進漢水陽光怡養院,感受愛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和大家庭的其樂融融,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動起來、亮起來。
接著攜城北商會赴石泉紅色教育基地,以支部聯建為紐帶,以鄉村振興為目標,讓紅色教育激發非公經濟人士干事創業熱情,撮合民營企業家跨區域結對子,探索“萬企興萬村”雙贏之路。
再上牛蹄嶺,再憶光榮史。面對鮮紅的黨旗,共產黨員舉起了右手,重溫入黨誓詞。
讀好書、談好心、辦好事
讀一段黨史,聽一節黨課,談一次感受,漢濱區工商聯別開生面的黨史晨讀會,成了黨員干部的一種行為自覺。
5月6日的晨讀會上,三名領學同志從中國共產黨簡史、全面依法治國、改革開放等方面,深入淺出講解了黨史發展的一個剖面。學習會上,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在交流碰撞中,濺出了思想火花。
學習是“標識”,為群眾辦實事才是“標的”。黨員領導干部帶頭,自報項目、自列清單、自定措施、自限期限,把群眾的困難一一羅列,建立臺賬,把解決群眾困難的責任,扛在肩上、掛在心頭。
有的提出解決包聯社區、商會學習資料短缺問題,保障學習資料有著落;有的用自己的體檢指標為幫扶戶送健康,防止因病返貧的現象;有的針對城市十字路口缺失交通紅綠燈,以提案或社情民意的形式,呼吁有關部門給予重視;有的協助困難群眾賣山貨,解決滯銷問題等等。
天天有聲音,月月有活動。漢濱區工商聯黨史學習“有的放矢”又“有范”,猶如一股春風撲面而來,讓人感到精神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