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昊
5月29日,位于漢濱區沈壩鎮中心社區的安康弘華智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內,幾十名工人正在有條不紊地繞著磁性元氣件的線圈。
“現在沈壩這塊工廠有穩定工人50余名,一天就能生產2萬余個成品,毛收入就是7千到8千元……” 安康弘華智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蔡超,話語中透著自信與爽朗之情。
常言說,人逢喜事精神爽。自從返鄉創業后,蔡超遇到“喜事”還不止一件。
2017年11月,蔡超返鄉在大竹園七堰社區開設了第一家社區工廠。2018年底,沈壩鎮的社區工廠也按期開業,工人招收齊備、貸款也沒有多跑路。兩家社區工廠均運行正常,關鍵是房租、水電、稅收,政府有補貼和減免。
據統計,近年來,全區像蔡超一樣遇到“喜事”的社區工廠還有47家。這一切,得益于漢濱區尊商、親商的堅定態度和五星級“店小二式”的服務。
“只要項目好,有發展前景,能夠帶動群眾致富,我們就給予全方位扶持,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務。”漢濱區區長范傳斌這樣說道。
正是這樣一種虔誠的態度,贏得了全社會大量創業者的芳心。
“購原料、招工人、定計劃……”最近,從廣州返鄉創業的譚壩鎮潤恒電子廠總經理李建軍忙得團團轉,他對筆者說,做生意最關鍵就是年頭年尾,要抓住開年返鄉人員多的有利時機,趕快開工投產。
漢濱區地大人多,在全市一直都是屬于勞務輸出大區。留住人,就留住了希望;留住人,就聚攏了財富。隨著五里工業集中區、“夢想小鎮”、城東新區等一個個產業孵化基地應運而生,漢濱區的城市化建設進程也在迅猛推進。
在農村,該區采取“支部+社區工廠+貧困戶”模式,在大河、譚壩、流水、關廟等地建立了40余家社區工廠,從辦證、用地、招工、資金等方面進行扶持幫助,并疊加落實崗位補貼、社保補貼、稅費減免、小額貸款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助推大批在外成功人士回鄉創業。
秉持優惠的創業政策、獨特的資源優勢、完善的配套設施、寬松的服務環境、融洽的創業氛圍,漢濱區拿出了應有的自信,向全社會發出了“返鄉創業”的號召。
據該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號召發出后,僅2018年,全區新增私營企業800余家、個體工商戶3053戶,其中勞務能人返鄉創辦各類實體1396戶,創業人員達1850余人,帶動農村剩余勞動力和貧困勞動力實現就近就地轉移就業5.5萬人,產值達3.8億元。
“從勞務輸出大區向返鄉創業強區轉變,本質上是從‘打工經濟’向‘創業經濟’轉變,關鍵要解決‘回得來、留得住、創得成’。全區上下要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在問題,要讓來漢濱的企業有更多獲得感,從而實現企業壯大、漢濱發展的‘雙贏’目標。”漢濱區區委書記王孝成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