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廣周)為防治畜禽養殖對環境的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建設生態吉河。近日,吉河鎮黨委、政府集中人力物力,對轄區吉河壩社區、高水社區、福灘村禁養區內19個養殖場進行搬遷關閉,實現了全鎮禁養區內無規模養殖場的目標。
鎮政府制定了搬遷方案和搬遷補償標準,對轄區畜禽養殖禁養區內的養殖場進行“拉網式”排查,分類登記,建立關閉搬遷監管臺賬,形成政府領導、部門聯動、上下貫通、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
關閉搬遷期間,鎮黨政干部一方面,加強政策宣傳,認真細致地向畜禽養殖場(戶)主宣講《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條例》、《安康市漢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漢濱區畜禽規模養殖禁限養區劃分方案的通知》等法律法規,使養殖戶從思想上明白關閉搬遷的重要意義和責任。使之主動配合整治工作。
另一方面,引導扶持幫助養殖場(戶)發展其他產業致富,在全鎮形成了良好的關閉搬遷工作氛圍。積極落實補助標準。嚴格按照2017年4月9日鎮黨政干部深入到各戶清點存欄豬數量,對存欄豬出欄處理給予補助,按圈舍結構給予分類補助。
解決養殖場關閉搬遷實際困難。關閉搬遷的前提是要實現“無豬”狀態,存欄豬處理是一項主要工作,一些商販卻乘機壓價,工作組幫養殖戶聯系商販,采取給商販補助的辦法,要求商販必須按照不低于市場價全部收購養殖戶出售的豬。
截止目前,19個養殖場已全部完成關閉搬遷協議,18個養豬戶存欄豬處理,圈舍拆除;1戶養牛戶達成轉產搬遷協議,實現了全鎮禁養區內無規模養殖場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