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基層百姓 精準扶貧幫困
——漢濱區民政局精準扶貧工作側記
作者 漢濱區民政局 王濤
盛夏七月,景色迷人。在漢濱區紫荊鎮沙壩村,處處活躍著區民政局駐村幫扶工作組干部的身影,他們將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送到了最基層,將各項服務送到千家萬戶,送到百姓的心坎里。老百姓們都說:“區民政局駐村幫扶干部踏踏實實為我們辦實事,腳踏實地幫我們解決實際困難,有了這樣的工作組,我們的生活怎能不變樣?”
全區脫貧攻堅開始后,區民政局第一時間派出工作組進駐沙壩村,駐村工作組嚴格遵守各項紀律規定,牢記職責使命,始終心系群眾,在工作中真心為貧困戶辦實事,辦好事,取得了較好的幫扶效果。
在鎮村干部協助下,區民政局駐村工作組多次深入貧困戶家中了解生產生活情況,全面掌握全村貧困戶基本生活、舊房改造、道路建設、安全飲水、產業發展、文化教育、經濟收入等實際狀況。對18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逐戶進行調查摸底、精準識別,調查貧困戶家庭人口、耕地面積、種養殖情況、致貧原因等,認真傾聽貧困群眾的困難和對未來的規劃,真正做到底子清、情況明,為制定精準扶貧工作方案和幫扶措施提供真實可靠的參考依據。
精準扶貧就是群眾“點菜”,干部“下廚”,根據貧困戶的現狀、致富意愿、致富能力等個體差異,制訂不同的“營養菜譜”。對不同貧困戶采取不同的扶貧措施,到戶到人脫貧攻堅,摸窮底,拔窮根,興產業,真正將扶貧扶到了根上。通過與鎮村共同研究討論,并廣泛征求意見,最終敲定了精準脫貧實施方案,切實做到目標明確、任務明確、責任明確、措施明確。按照一戶一措施,一戶一幫扶,一戶一目標的工作原則,為全村185戶貧困戶研究制定了一對一精準幫扶對策。在增加貧困戶經濟收入的同時,更加注重培養其自我“造血”功能,確定由“輸血”向“造血”轉變的幫扶模式,著力提高精準扶貧成效。
“為貧困戶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這是我們幫扶干部應該做的。既然精準幫扶,就應該立足實際,從群眾最關心、最期盼的事情做起,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使所幫群眾生活更美好、更幸福。”區民政局黨委書記、局長喻楠說。
自今年2月以來,區民政局駐村幫扶工作組立足實際,以增收、創收為導向,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免費發放豬崽78頭、雞苗2200只,并聘請專家進行技術培訓;投資8萬元,幫助村上建成了農村互助幸福院,撥付10萬元,幫助建成了村活動室,為改善村上辦公條件,投資3萬元為村上配備了電腦、打印機等辦公設施。
幫扶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工作組干部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們會繼續發揚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齊心協力幫助沙壩村的貧困戶如期實現精準脫貧致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