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項能菲
為積極響應縣委“叫應幫解”社會治理體系建設號召,白河縣婦聯直面基層治理難題與婦女群眾的急難愁盼,創新構建“主席(執委)+巾幗民情員”坐班接訪機制。這一機制有效打通了婦女訴求的“最后一公里”,讓基層治理力度與溫度并存,成為社會治理體系中的一抹亮色。
“坐班接訪”搭建暢通訴求渠道
在以往基層治理中,婦女群眾訴求反映渠道不暢、問題解決不及時等問題時有發生。為打破這一困境,縣婦聯充分發揮組織優勢,整合婦聯主席、執委和巾幗民情員力量,在縣、鎮綜治中心設立了“主席(執委)+巾幗民情員”坐班接訪點11個和“娘家人解憂室”1個。同時,引入律師、心理咨詢師、社工師等專業力量,為婦女群眾提供法律咨詢、心理疏導、婚姻家庭輔導等“一站式”服務。今年以來,已累計接待群眾來訪咨詢35人次,成功化解矛盾糾紛15件,群眾滿意度高達98%,切實為婦女群眾打造了一個便捷、高效的訴求表達平臺。
“叫應幫解”及時回應急難愁盼
對于接訪過程中收集到的訴求,縣婦聯建立了“分類處置、分級響應”的工作機制。遇到簡單問題,當場就給予明確的答復和指導;面對復雜問題,及時進行梳理分類,明確責任人和辦理時限;而對于疑難問題,則及時移交“叫應幫解”工作專班,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共同研究解決。以12338熱線接到的劉女士案例為例,她反映了與婆婆、丈夫之間的矛盾問題。縣婦聯接到訴求后迅速行動,聯合倉上鎮婦聯、司法所、派出所,成功調解了這起家庭矛盾。劉女士感激地說:“多虧了婦聯及時調解,現在我和婆婆、丈夫的關系處理得非常融洽!”像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這一機制確保了婦女群眾的每一個訴求都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回應,真正做到了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
“巾幗民情員”傳遞基層治理溫度
為了進一步延伸服務觸角,縣婦聯從村(社區)婦聯主席、網格員、女黨員、致富帶頭人中選拔組建了一支174人的“巾幗民情員”隊伍。這些“巾幗民情員”憑借貼近群眾的優勢,主動下沉到社區、村組,積極傾聽婦女群眾的心聲,收集各類訴求。例如,城關鎮獅子山社區的“巾幗民情員”喬紅果,她隨身攜帶的民情日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留守兒童課后托管、婦女技能培訓需求、家庭矛盾調解等訴求。這些訴求經婦聯主席、執委匯總后,通過“分級分類處置+多部門聯動”的模式,從家庭矛盾調解到就業創業幫扶,從兒童教育問題到婦女健康保障,一系列群眾關心的問題在“家門口” 就得到了妥善解決,讓基層治理充滿了溫暖和人文關懷。
“主席(執委)+巾幗民情員”坐班接訪機制的實施,不僅讓婦女群眾的訴求表達渠道更加暢通,也顯著提升了基層治理的精細化水平。該縣婦聯將持續深化這一機制建設,不斷拓展服務內容,確保每一份訴求都能得到及時回應,每一份期待都能落地生根,為全縣“叫應幫解”社會治理體系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