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聶艷秋
自孝義善舉培育工程實施以來,白河縣城關鎮河街社區堅持創新服務模式、豐富活動載體、完善服務體系,統籌推進孝義善舉培育工程,創新“1234”工作法繪就孝義新底色。
織密一張網絡。河街社區聚焦老年人特殊需求,化“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將社區劃分為10個網格區域,每個網格配備一名網格員,常態化開展入戶摸排、“敲門行動”等,確保底子清、情況明、服務實。同時與物業公司聯建,聘請物業樓管家作為兼職網格員,每日巡樓時負責收集本網格內家庭的孝道文化踐行情況、鄰里間的孝親故事以及居民對孝義文化活動的需求與建議等信息,如同“神經末梢”敏銳感知社區孝義文化動態,為精準開展活動和解決問題提供依據,實現孝義文化建設全覆蓋。
建立兩項機制。建立聯動協調機制。實施縣鎮社區三級聯動, 整合政策和多方資源,不斷完善“老年大學”“日間照料中心”“圖書室”等基礎設施。主動鏈接駐區單位、社會組織、愛心企業,通過“家校社共育”模式充分激發學生、家長積極性,參與社區服務,精準定制服務菜單,全方位提供后勤保障。建立健全“動態排查+精細幫扶”服務機制。“雙報到”黨員和社區干部實行結對幫扶,建立臺賬,做到“一人一檔”,按照“戶建檔、月面訪、季更新”的工作要求,實行動態管理,定期開展跟蹤服務。
實施三大行動。跑腿助老行動。積極發動網格員、志愿者、樓棟長、經營戶成立跑腿隊伍,為轄區留守老人及失能、獨居、高齡等老年群體提供送餐、送藥、代取快遞等配送服務200余次,營造了關注關愛老年人的良好氛圍,促進了社區和諧。擴能護老行動。社區建立“健康小屋”,與中醫院、縣醫院、鎮衛生院、社區醫療點等協調對接,以社區內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為服務對象,定期組織健康義診活動,提供老年人健康管理、疾病監控、用藥指導等個性化醫療上門服務,建立健康檔案,打造家門口的“健康驛站”。文娛樂老行動。辦好“日間照料中心”“老年大學”,開設舞蹈、聲樂、書法等課程,積極開展“我們的節日”“孝義文化進萬家”“老年人趣味運動會”等文體活動50余場次,不斷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數,打造老人養老“安樂窩”。
夯實四支隊伍。以河街社區“小水滴”志愿服務隊為載體,以老年群眾需求為切入點,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活動,惠及社區老人600余人。“幫辦代辦”服務隊幫助老人買藥、買生活用品、送快遞、辦理社保認證。“親情聯絡”服務隊常常上門看望空巢、獨居老人,為其提供打掃衛生、聊天解悶等服務。“理論宣講”服務隊向老人宣傳黨的好思想、好政策,給老人和孩子們講防詐騙、禁毒知識,護佑老人健康平安。“情緒疏導”服務隊與專業心理師聯合,為老人提供心理疏導、情緒安慰、關系協調等人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