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龐世凱
暖暖的春風吹嫩了枝頭新芽,田野林間遍布著生機和活力。走進白河縣倉上鎮紅花村羊肚菌種植基地,2000多平方米的大棚里,只見一條條筆直的田壟上撐著密密麻麻的“小傘”,陽光隔著棚布照進大棚里散發出羊肚菌奇異的香氣,種菌人姜明悅正帶領著工人們俯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查看著即將豐收的果實。
據了解,羊肚菌因形似羊肚而得名,其味道鮮美、口感嫩滑,素有“素中之葷”的美譽,一直被視為養生珍品。
2023年,在鎮村的動員和幫助下,在外漂泊多年的姜明悅毅然決然辭掉了工作返鄉創業,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姜明悅投資了20余萬元在紅花村一組流轉了八畝土地新建了大棚,開始發展種植羊肚菌,但想要把羊肚菌種好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人工培育的羊肚菌周期較短,一般在十一月份種植,來年春天采收。它對生長環境要求十分苛刻,我要時刻關注大棚里的溫度和濕度,溫度太高或濕度太大都會直接導致羊肚菌病變腐爛,這也是一直以來最讓我頭疼的問題。”姜明悅介紹。
為破解這一難題,姜明悅四處查閱資料后,專門引進了適用于大棚種植的智能設備,該設備主要利用網絡終端連接,由智能設備實時監測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同時連接大棚通風口的閥門開關。這樣一來,足不出戶就可以在手機里實時關注棚內的溫度和濕度,不用來大棚就可以遠程操作控溫通風。“我家住在隔壁鄉鎮,開車來回得一個多小時,有了這個智能設備,我在家里就可以遠程操控來進行種植管護。”姜明悅邊介紹,邊用手機操作著,只見大棚兩側的通風口緩緩升起,微風緩緩吹進棚內。
田壟上,工人們不緊不慢地細心采摘著,一筐接著一筐的羊肚菌被運出大棚。看著白白胖胖的羊肚菌,姜明悅臉上不自覺地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經初步計算,這一批羊肚菌共能采收1000多斤鮮貨,預計收入5—6萬元。
智慧農業打開了姜明悅的致富之路。下一步,姜明悅計劃羊肚菌采收完畢后種植火龍果,同時帶種羊肚菌,通過增加項目、增加規模來帶動更多本地勞動力就業增收。
近年來,倉上鎮充分發揮鄉賢、返鄉創業能人的帶頭和引領作用,通過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歸雁經濟”,深入挖掘當地資源稟賦優勢,科學評估,因地制宜發展各類特色產業。與此同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讓返鄉創業能人回得來、留得住、穩發展、能致富,讓鄉賢能人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有效抓手,助力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