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丁衍明)白河縣今年以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推行外出創業和務工人員法律維權“專業力量+專班服務”工作法,推動公共法律服務與人民調解有機銜接、融合互促。
整合資源,搭建平臺。縣委平安辦、縣司法局制定《關于切實發揮法律服務作用推動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的實施意見》,成立外出創業和務工人員法律維權服務專班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分析研判外出創業和務工人員特別是涉及“三跨三分離”的矛盾糾紛形勢,因案組建專班,確定解決路徑,分類對癥處置。在推動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和縣重大矛盾調解中心“雙心融合”、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和司法所“站所共建”的基礎上,統籌基層綜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務和人民調解資源,整合律師、法律顧問、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人民調解員等法律服務力量,實行“專班吹哨、人員報到”,常態化做好外出創業和務工人員法律維權服務工作。
完善機制,規范流程。大力推進縣、鎮、村(社區)三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拓寬基層法律服務和人民調解工作領域,建立健全推動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的體制機制,為群眾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務。針對矛盾糾紛易發領域和可能誘發不穩定的苗頭問題,做好外出創業和務工人員摸排工作,分類建立法律服務需求臺賬,常態化開展風險研判,及時掌握動態信息,將矛盾糾紛預防在先、處置在早、化解在小。實行法律服務全程跟進,對排查出的矛盾糾紛,鎮級層面或行業部門能夠解決的,及時化解,對矛盾尖銳案件,引入法律服務人員參與協調會商,提供專業法律指導;對于重大疑難案件,按照“屬地、屬事”原則,報經全縣外出創業和務工人員法律維權服務專班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研判后,統籌全縣法律服務力量參與處理;對“三跨三分離”疑難案件,一對一組建工作專班,并引導當事人選擇律師或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案件,提高維權成功率;對成功化解的矛盾糾紛,引導當事人對簽訂的調解協議、承諾書進行公證、司法確認,確保調解協議的法律效益。在履約過程中為當事人提供資金提存、代管等法律服務,確保當事人便捷高效履約挽損,提升處置公信力。
提升能力,強化保障。建立基層法律服務、人民調解“雙型人才”信息庫和推行“雙向培養”模式,定期對綜治中心工作人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人民調解員開展培訓,強化法律維權服務專班建設。鼓勵司法所工作人員和具備法律服務工作者準入條件的人民調解員通過司法考試,提升專業化水平。發揮“全省十佳人民調解員”洪元文、全省優秀人民調解員程文國等優秀人民調解員的輻射帶動作用,組建品牌調解工作室,參與化解“三跨三分離”矛盾糾紛25件次。建立法律服務人員參與化解“三跨三分離”矛盾糾紛考核評價機制,對實績突出的表揚激勵,對違法違規、激化矛盾的追責問責。全面落實法律援助辦案補貼和調解案件“以案定補”制度,激發法律維權服務專班工作積極性。
2022年以來,該縣法律維權服務專班先后20余次赴山西、河南、貴州等地開展維權服務150余人次,成功化解涉及工傷(亡)、拖欠農民工工資、人身傷害賠償、醫患糾紛等一批重大矛盾糾紛問題,幫助群眾挽回損失2000余萬元,實實在在為外出創業和務工人員撐起了一片“法治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