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菲菲
為全面完整準確貫徹新發展理念,盡快實現“3060”戰略目標,白河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總要求,圍繞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國土空間、科技等重點領域,扎實推進各項重點工作,確保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完成總量減排及碳強度降低指標
2022年全縣完成削減化學需氧量20.32噸、氨氮4.11噸、氮氧化物11.316噸、揮發性有機物5.081噸,碳排放強度比2021年降低3.52%,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及碳排放強度降低目標任務。
——不斷推進大氣污染治理
實施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全縣涉及爐窯行業已全部安裝配備脫硫、脫硝、除塵等大氣污染防治設施。開展加油站和油品質量專項整治,全縣16家加油站已全面完成三次油氣回收、雙層罐改造工作。加油站全部銷售供應國六b車用汽油,無國六a及以下標準汽油。持續整治餐飲油煙污染,共計排查縣城區158家餐飲經營單位,建立了動態管理臺賬。修訂了《白河縣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確保空氣質量穩定向好。
——持續提升水污染防治水平
全縣已建成3家城鎮污水處理廠,縣城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率達99.2%,茅坪鎮、冷水鎮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6.3%、93%,出水水質均達到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新建卡子、雙豐、西營、宋家、麻虎4個集鎮污水處理廠并調試運行,實現城鎮污水治理全覆蓋。
——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優化產業結構布局,堅決杜絕“三高”(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業入駐,確保企業綠色發展,縣內無“三高”企業,無“散亂污”工業企業。全縣現有62家工業企業,全縣將力爭引導現有工業企業朝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綠色工廠創建方向發展。持續發展壯大低碳環保、電子加工、建材化工、食品藥品等多種產業協調發展,推動產業結構綠色低碳升級。
——堅定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
進一步加強規劃管控,按時間節點高質量完成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任務,嚴格落實“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強化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的剛性約束。積極推進“三區三線”劃定,合理確定城鎮規模,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確保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項目用地需求。編制《白河縣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落實省市重點生態修復任務。組織實施了白河縣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恢復礦區生態。
——加快推進農業綠色循環發展
推進農業領域清潔能源改造,控制農業源氨排放,全縣建立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示范點5處,面積2萬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穩定在90%以上,全年推廣使用商品有機肥700噸,化肥用量做到零增長,農藥使用量減少0.9%。加快推進秸稈綜合治理,全縣建立示范點9個,2022年度秸稈總可回收量4.50萬噸,實際回收利用量4.05萬噸,綜合利用率達到90.10%。
——積極調整交通運輸結構
嚴格落實《陜西省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工作實施方案(2018-2020)》,大力推進交通節能運輸,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加快城市公交體系建設。全縣77輛出租車已全部實施油改氣,開通公交線路5條,投放公交車輛16輛(其中電力公交車4輛),倡導群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白河安達運輸公司、安凱運輸公司共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9套,并將陸續投入運營。在縣城投放共享電動助力車700余輛,有效減少了私家車通行率。
——推進建筑用能清潔低碳
制定《白河縣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施計劃》,累計實施綠色建筑發展10.11萬平方米,所有房建項目做到全覆蓋,全面實施綠色建筑設計標準。落實裝配式建筑面積發展,鋼結構建筑1.5萬平方米。出臺了《白河縣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建立了白河縣建設工程聯合審批制度,在建筑節能方面實現了全過程監管。倡導發展利用綠色建筑技術,發展屋頂綠化,綠色照明系統和外遮陽系統。
——著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
推廣清潔能源,全力推廣“煤改氣”“煤改電”“煤改生物顆粒”清潔能源,目前全縣工業用爐全部無煤化。白河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加快“氣化白河”工程進度,2022年完成發展用戶1173戶,商業用戶28戶,汽車油改氣用戶94戶,新鋪設中壓管道1.5千米,累計鋪設中壓管網18.6公里。持續做好散煤散燒治理,防止散煤散燒問題“死灰復燃”。加快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實現了7家高耗能排放企業煤改氣、煤改電、煤改生物顆粒共200余蒸噸的耗能改造。
——加強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
加強綠色低碳創新能力建設,2022年積極支持陜西紫熙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光皮木瓜資源綜合化利用及功能性產品開發”項目獲市級“揭榜掛帥”項目資金支持。加快碳達峰、碳中和人才隊伍建設,2022年引進國家科技特派團農、林類科技專家9人,“三區”科技人才12人。成功申報安康市秦創原“科學家+工程師”項目4個45人。構建綠色低碳科技創新體系,積極引導“釩材儲能”鏈主企業在我縣開展釩材冶煉提純、規范環保治理等項目。引進先進光伏生產線,搭引與高校合作,消化吸收先進技術,申報知識產權,擴大光伏電站清潔能源建設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