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呂曉紅
至今,白河縣中廠鎮農莫軒家庭農場的女主人王光琴,對仲春時節農場的熱鬧景象仍舊記憶猶新。“幾輩人傳下來的木瓜園,因為愁銷路,都快荒蕪了。今年在鎮上幫助下注冊了家庭農場,與隔壁村的木瓜成品加工廠簽訂了銷售訂單。只要木瓜園管護得好,今年木瓜一定能飄香滿園。”
近年來,白河縣堅持黨建引領,跳出村村單兵作戰、分散發展的傳統模式,推動各方資源聯享聯用,實現村村互助互補,村企互聯互幫,群眾在產業鏈上穩定增收。
你無我有,支部“手牽手”
茅坪社區地處白河縣茅坪鎮集鎮中心,區位優勢明顯,但資源不足、內需旺盛,而緊挨茅坪社區的紅征村、義和村、朝陽村建有黃桃基地、菜籃子基地、辣椒基地,獨具資源稟賦。
茅坪鎮黨委組織茅坪社區黨支部與紅征村、朝陽村、義和村黨支部成立黨總支,建立“黨總支+黨支部+企業+農戶”的資源共享機制,在黨建、產業、資源方面積極聯建,著力實現互助互補、互聯互幫。在黨總支統一組織下,發展了一批農事體驗園、民宿等特色富民產業,采取訂單收購的方式,從農戶手中直接收購產品,依托電商平臺,將農產品進行加工包裝和網上銷售,有效解決了市場銷路問題。
“去年以來,我們通過開展招商引資和集體聯辦,聯合發展辣椒、黃桃、碧根果6000余畝,充分發揮茅坪社區區位優勢和紅征等村的資源優勢,初步形成產業集群,群眾受益明顯。”提到“牽手”以來的收獲,黨總支部書記何琦欣喜地說。
你有我優,擴大“朋友圈”
中廠鎮石梯社區是“木瓜特色小鎮”的核心區,種有木瓜1600余畝,有木瓜龍頭企業3家。而周邊的寬坪、大坪、新廠3個社區雖也種有木瓜,但零散不成規模,經濟效益不明顯。
2020年以來,石梯社區黨支部依托自身木瓜產品加工能力,與周邊3個社區達成木瓜產業聯盟,簽訂木瓜保底“一元”收購合同。
“以前木瓜沒地兒賣,我們也懶得管,基本由它們自生自滅了,現在保底收購,我們管護勁頭也足了。”當地農戶表示。
從爛在深山無人知到飄香滿園的“金疙瘩”,在石梯社區帶動下,3個社區共聯合發展標準化木瓜園4000余畝,新發展木瓜種植大戶20余戶,年銷售鮮木瓜600余噸,戶均增收1800余元,初步構建起了木瓜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格局和“住在石梯、吃在大坪、游玩在周邊”的旅游大布局。
“石梯的星級民俗農家樂、寬坪的木瓜采摘觀光園、大坪的木瓜美食一條街,可以說是住吃玩‘一條龍’,家鄉的發展真讓我驚喜。”回鄉的大學生陳卓說。
你優我特,村企“結姻緣”
歌風春燕是白河縣茶產業的一張名片,它的源頭在白河縣宋家鎮雙喜村。
近年來,雙喜村黨支部通過組織牽線搭橋,與白河縣歌風春燕茶業有限公司結成村企聯建對子,走出了一條以茶為“媒”共建一“葉”成一“業”的發展致富示范路。
雙喜村黨支部在矛盾化解、土地林地流轉、勞務組織等方面為歌風春燕公司發展提供服務,動員周邊勞動力到企業務工。邀請市縣專家走進村社、茶園,開設“田間課堂”,進行現場實際操作示范和講解,進一步加深茶農對茶葉采摘、管理、生產等知識的了解,為茶產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和技術保障。
歌風春燕公司通過“公司+農戶”的模式,在項目帶動、資金扶持、技術服務、訂單產銷等方面,為茶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免費提供技術指導、信息咨詢,保證鮮葉收購,實現了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累計提供就業崗位20余個,引導群眾種植茶葉1萬余畝,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目前,雙喜村集體經濟積累超過200萬元,年收益達7萬元。
近年來,白河縣按照“試點示范、全域推行、拓展提升”的總體思路,全面推行“三聯”工作機制,成立縣鎮全面推行“三聯”工作機制領導小組,從成員單位抽調18名業務骨干,組建6個督查指導組,切實落實鎮黨委主體責任、督導組指導責任和幫扶部門聯建責任,統籌抓好推進落實。探索“村村聯、內外聯”等多種形式,依托縣域木瓜、茶葉、核桃等特色產業,打通地域、行政、行業限制,推動各方資源聯享聯用,打造試點示范村11個,探索成立聯合黨總支1個,積極加強與湖北省鄖西縣等臨縣聯系,用好區域資源,切實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