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曾敏
初夏的風,掠過金色的田地,掀起層層麥浪,送來新麥的清香。白河縣農業技術推廣站黨支部與白河縣幼兒園黨支部聯合組成的研學團在“小滿”之際走進麥田,體驗割小麥、扎麥稈,躬行農耕勞作,用實際行動倡導“愛糧惜糧節糧”的良好風尚。
近年來,在白河像這樣的研學之旅儼然成為鄉村產業振興農旅融合的“新干線”,依托獨特的生態資源優勢,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集中力量發展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不斷深入挖掘鄉村文化,為進一步推進農旅融合發展,延長產業鏈條,打造集旅游觀光、教育科普和農事體驗于一體,“旅游+研學”“旅游+農業”“旅游+產業”的新業態。
伴隨著陽春三月草長鶯飛之際,白河縣茅坪鎮五峰研學基地和倉上鎮天寶研學基地迎來了一批又一批來自周邊市縣的中小學生。
茶葉怎么采摘的?一片片綠葉又如何變成一杯清香宜人的綠茶?在茅坪鎮田灣村的五峰茶葉現代農業園區里,學生在老師和茶園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腰挎竹簍,在蒼翠的茶園里體驗采茶生活,探索自然科學。通過觀察茶葉形態、了解茶樹生長習性、學習采茶技藝、體驗“三炒三揉”制茶過程、感悟中華茶文化等方式,不禁讓學生感受到其中的快樂,更多體驗到了農事的艱辛與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園區負責人湯海介紹,現在研學市場特別火爆,他的園區擁有茶園4000余畝,自從今年正式掛牌研學旅行實踐基地和勞動教育基地以來,每周都要接待至少一個研學團隊,家長和學校非常看重勞動教育和體驗。截至目前,園區接待全縣中小學研學游3000余人次。
“營養缽、好處多,變晚播為早播。三分肥、七分土,混拌均勻一堆一窩,杵三下,踹一腳,一腳踹出兩個坨,一個坨里一個窩,一個窩里放一顆,搭上拱覆上膜,七片葉子移上坡。”在倉上鎮天寶研學基地玉米營養缽制作現場,農業園區里的農技人員正為來自卡子鎮小學的師生講解玉米營養缽栽培技術,除了學習營養缽種植技術,學生們還紛紛拿起鋤頭在地里體驗種玉米,挖窩、下種、施肥、蓋土,一氣呵成。
“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很多家庭慢慢淡離了傳統農業,尤其是現在的學生,基本上沒有機會接觸農活,通過農事體驗,帶著學生認識農耕器具、感受農業生產、學習農業知識,做到寓教于樂,讓學生寓學于樂。”天寶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經理王友兵感慨說,“讓更多青少年走入田間地頭,體驗勞作之辛苦,分享豐收之喜悅,農業研學之路必將越來越寬廣。”
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研學游”如今已成為一個熱詞。白河越來越多現代農業園區、合作社等,借旅游之勢,以農旅為媒,打造農業研學基地,撬動“研學旅游”市場“大蛋糕”,實現“產、學、研、用”協同發展,開辟出一條以特色農業與休閑旅游融合發展的鄉村產業振興“新干線”,推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旅增色,構建出生態美、農業美、生活美的鄉村發展新格局。
白河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發展休閑農業是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途徑,是推動農村實現產業融合、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舉措,是群眾致富增收的“金扁擔”,是促進鄉村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的重要選擇。研學游給白河縣的休閑農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延伸和拉長了農業園區的產業鏈,大幅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拓寬了增收渠道,讓農業“有干頭、有賺頭、有奔頭、有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