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賀余環
眼下正值羊肚菌采收季節,走進白河縣宋家鎮焦贊村瑞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羊肚菌種植基地,只見整齊劃一的地壟上,大大小小的羊肚菌撐著褐色的“小傘”破土而出,一株株、一朵朵鉚足了勁向上生長,鮮嫩肥厚、長勢喜人。
一群村民貓著腰、弓著背、熟練地采摘,一公里開外的生產車間內,烘干機轟鳴作響,工人們按照干濕產品訂單進行分選、烘干、包裝。
去年年底,在縣鎮的大力支持下,基地通過改造升級,將原有的密閉、低矮小棚換成恒溫通風效果好的鋼架高棚,還添加了自動噴淋、測溫計、卷簾門、烘干機等現代化設備。放眼望去,一個個現代化溫室大棚整齊地排列在地里田間,相比往年,今年羊肚菌的產量和品質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剛開始種植羊肚菌時,我還有顧慮,技術是否成熟、收益是否可觀、投資能否長遠……一系列的問題困擾著我。”從2018年的試種植收獲第一桶金,到現在成為羊肚菌種植行業的行家里手,張梅在不斷大膽嘗試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人工栽培羊肚菌憑借生長周期短、經濟效益高、市場行情好,逐漸成為食用菌種植領域的“新寵”,在832線上平臺暢銷的同時,還吸引了西安、湖北、常州等地客商的青睞,在市場上很緊俏。
“今年,羊肚菌種植規模由原來的40畝增加至100畝,干菌總產量能夠達到4000斤左右,整個采摘期預計持續半個多月,進入高峰期每天用工量都在20人以上。”據悉,為了保障土地充分利用,羊肚菌采摘完畢后,閑置大棚將按照季節更替依次種植玉米、花生和其他蔬菜作物。
除此之外,瑞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還積極響應國家關于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守住糧食安全底線的號召。去年以來,與太平、焦贊兩村簽訂土地流轉協議,累計流轉連片撂荒地400余畝,進行復耕復種,著力打造高標準農田和優質糧油示范基地。通過土地流轉、園區務工等多種形式,累計帶動周邊70余戶農戶人均增收幾百元到數萬元不等。
焦贊村地勢平緩、土壤肥沃,環縣路貫穿南北,交通條件優越,大力發展產業既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同時也有組織和群眾的支持。看著蓬勃發展的羊肚菌產業,焦贊村黨支部書記方文念不禁感嘆:“這幾年,焦贊村通過大力發展羊肚菌、紅薯粉條、苗木花卉等富民產業,在有效盤活農村閑置土地資源,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同時,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增收,大伙都很支持,積極性很高。”
“現在的政策好,在家門口就能就業,賺錢顧家兩不誤。”焦贊村8組村民張隆國從2018年園區建設初期便在基地務工,每天一百多元的收入讓他對家門口的這份工作很滿意。
“去年年底,園區擴建流轉了家里的幾畝地,每年光土地流轉金就有2000來塊錢,這可比以往種地劃算多了。我還在園區找到了新工作,一年下來收入很不錯。”從農民變成工人,家住太平社區宋家灣的村民詹先芳欣喜地向筆者說起了她如今生活的新變化。
“不僅要擴大種植規模,還要新建標準化廠房,引進更加先進的加工設備,帶動更多父老鄉親致富增收,讓大山里的羊肚菌走上千家萬戶的飯桌。”談及未來,張梅滿懷憧憬。
找準路子謀發展,強鎮富民促增收。近年來,該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一鎮一業、一村多品”發展思路,選優配強產業帶頭人,在大力發展茶產業的同時,種植天麻、魔芋、羊肚菌等經濟作物,養殖小香豬、白山羊、清水魚等,大力發展集苗木花卉基地觀光、茶旅融合一體化的特色產業,全鎮上下掀起了產業振興助推富民強鎮的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