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聶艷秋
天剛蒙蒙亮,白河縣城關鎮安福村副支書李世楊收拾整齊,帶著鄉親們自家的土雞、天麻干、蜂蜜等土特產踏上了去往安康城區的路。原來,李世楊此番是要帶著村里的“土貨”參加市公共衛生服務中心舉辦的消費扶貧推介會。在推介會上,安福村村民張紹奎的100多只雞以及6000余個雞蛋被搶購一空,這一趟,張紹奎收入2萬多元。
張紹奎是城關鎮安福村村民,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鄉下漢子。剛剛40出頭的他,在外面摸爬滾打了幾年,卻沒攢下什么錢。想著家里老人年齡大了,兩個孩子也需要父親在身邊,張紹奎便收起了繼續在外闖蕩的想法,安安心心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看著這片養育了自己的大山,不甘平靜的張紹奎萌生了利用在山林養雞致富的想法。
幾經籌劃,張紹奎的養雞事業風風火火地開始了。由于資金有限,張紹奎第一批雞苗僅引進了300來只。每天一早,張紹奎便將小雞苗放出去自己覓食,百余畝的山林給小雞苗提供了純天然的餌料。經過幾個月的精心喂養,張紹奎的第一批土雞終于長成,并且供不應求。
看起來一帆風順的張紹奎,在創業初期也遭遇了很多困難。雖然做了不少功課,但將小打小鬧的養雞做成事業卻并不簡單。為了養好土雞,張紹奎在飼料搭配、疫病防治、銷售渠道等各個環節都親力親為,認真對待。他從網上查資料、自學,慢慢摸索,同時積極向養殖行業的專業人士請教,學習養殖經驗,一只只小雞苗開始茁壯成長。為了拓展銷售,他在微信上進行土雞銷售,他的銷售思路是不進入市場,而是直接面對每一個購買的客戶。每隔幾天張紹奎就會將顧客選好的土雞拾掇干凈,用車送到縣城。因為張紹奎散養的土雞肉質鮮嫩,慢慢地,他也有了一批固定的客戶,并且得到了安福村幫扶單位市審計局的訂單。
在第一年養殖就取得可觀的收益后,張紹奎總結經驗,擴大了養殖規模,2021年養殖數量也增加到3000只,并收獲了1萬多枚雞蛋。“村里的人向來很傳統,習慣了出去打工賺取穩定收入,在村里創業的興致不高。所以我就想通過自己的土雞養殖,給鄉親們打個樣,讓鄉親們知道,大山里也能闖出財富來,土特產也能進得了城。”張紹奎對自己的養殖事業充滿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