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賀余環
“我不僅把家里的30畝油茶林流轉給了公司,還常年在園區務工,負責除草管護、果實采摘這樣的輕松活兒,一年算下來,能掙1萬多塊錢。”一顆油茶籽,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對于今年58歲的白河縣宋家鎮村民柴隆軍來說,漫山遍野的油茶果點燃了他致富增收的希望。
初冬時節,正是油茶采摘上市的季節。白河縣宋家鎮磨坪社區凱奕油茶種植有限公司的千畝油茶園迎來豐收,成片的油茶樹枝繁葉茂,油茶花迎風盛開,淡紅色的油茶果壓彎枝頭,茶農們背著竹簍,趁著好天氣采收油茶果。山坳間、道路旁、山林里,處處彌漫著豐收的喜悅。
油茶是一種純天然油料,盛產期長、花果同期,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十分可觀。“今年是個豐收年!”看著滿地的油茶果,磨坪社區鄉賢能人、白河縣凱奕油茶種植有限公司負責人柴倫權喜上眉梢,“今年是正式開園采摘的第一年,野生茶樹生長環境突變,致使掛果率不高,但總體來說還是很可觀的,目前已采收油茶果6萬多斤。”
磨坪社區種植油茶歷史悠久,大部分樹齡在50年左右。多年以前,時任磨坪社區村主任的柴倫權就發現鉆溝一帶有豐富的油茶資源。“磨坪社區油茶資源豐富,但群眾種植意識淡薄,缺乏油茶管理技術,加之油茶價格低,導致大量茶樹撂荒,如果能好好管理,肯定有前景。”
2020年9月,瞅準了發展機遇的他牽頭成立油茶種植公司,合理流轉農戶分散的山地、林地,建立示范基地,購入分揀機等設備,與安康市鳳南富硒油茶油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簽訂產品代加工協議,邀請省市縣專家現場指導規劃,正式走上油茶規模化種植加工之路。目前,園區1500畝油茶園已進入盛果期,帶動20余戶周邊農戶通過林地流轉、園區務工增收3000元到數萬元不等。
“油茶樹,果實大,曬干榨油富萬家。”這種昔日少有人問津的山間野果,“搖身一變”成為磨坪社區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我從基地建設初期就在這里務工,一天150塊錢的工資,一年到頭總共掙了有2萬多元……”磨坪社區2組村民許世寶樂呵呵地說。除了在園區務工,他還種了5畝地,忙是忙了點,但覺得日子有奔頭。“在基地務工,既賺了錢,又賞了景,你說這心情能不好嗎?”望著爭相競放的油茶花,村民程時東打趣道。
現在,油茶產業已經是宋家鎮增收致富、林業增效、生態改善的重要產業,綜合效益正逐漸顯現。“油茶不僅有經濟價值更有旅游價值,我計劃再用2年時間,把磨坪、焦贊2個村的油茶資源充分整合起來,將規模擴大到2500畝,套種魔芋200畝,探索油茶深加工道路。同時充分利用油茶基地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鄉村旅游,形成集觀賞、增收為一體的綜合性發展體系,讓村民的錢包鼓起來、鄉村的景色美起來,真正為鄉村振興加把‘油’。”談及未來,柴倫權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