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賀余環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走進白河縣宋家鎮焦贊村,一座座整齊劃一的溫室大棚井然林立,一個個勞作的身影映入眼簾。全村上下呈現春耕生產的繁忙景象,機器聲、耕作聲、談笑聲和諧相融,繪就出一幅產業發展新藍圖。
小小羊肚菌解開“致富鎖”
“今年氣溫合適,羊肚菌的長勢和產量都不錯,初步保守估計,今年羊肚菌總產量能夠達到2000多斤。”眼下正是羊肚菌收獲的時節,位于焦贊村瑞豐農業有限公司羊肚菌種植基地,工人們正忙著采摘羊肚菌,一朵朵菌子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長勢喜人,一筐筐摘好的羊肚菌滿滿當當,一派熱火朝天的豐收景象。
今年是焦贊村村民余琴在基地務工的第4個年頭,每天100元左右的收入讓她對家門口的這份工作很滿意。“以往的焦贊村,農忙時節我們在田間地頭勞作,到了農閑時節就待在家里。現在村里建起了羊肚菌種植基地,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我們的收入有了新來源。”
借助羊肚菌味香肉鮮、營養價值和經濟效益高、市場情景好等優勢,該公司在積累技術、改善種植條件的同時,持續擴大種植規模,今年共計發展羊肚菌50余畝,預計產值達到200萬元。去年,焦贊村幫扶部門陜建集團為建設長效增收渠道,引進黑花生種植產業,免費為企業和農戶發放黑花生種子,再以每斤15元的價格進行收購。作為陜建集團重點扶持企業,瑞豐農業有限公司率先開始試種植,收入十分可觀。公司負責人張梅說,“在陜建集團和鎮村的大力支持下,羊肚菌產業日益發展壯大。與此同時,兩種作物交替種植,土地也得到了充分利用。”眼看著黑花生收益好,村里很多群眾紛紛將目光轉向黑花生種植。
“我計劃將宋家灣一帶適宜土地全部流轉過來,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帶動更多群眾致富增收。”談及未來,張梅信心滿滿,要將家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自然環境充分利用起來,大力發展產業,讓家門口的老百姓有事做、有期盼。
苗木花卉產業“花樣”增收
迎著清晨第一縷陽光,向焦贊村大黃嶺苗木花卉基地望去,道路兩側花卉色彩繽紛,綠植郁郁蔥蔥,花香木香迎面而來。櫻花、玉蘭花、連翹花爭奇斗艷,溫室大棚、露天育苗場層層疊疊、綿延開去,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節氣對了,移栽的成活率才高,現在我們就是要搶抓時節,把苗移栽好。”當前正值春種時節,十幾名村民正忙著移苗、培土,不遠處的田埂里工人正開著挖土機翻地。村民張吉蓮就是其中一位,今年51歲的她,只要天氣晴好,每天都可以在基地上干活,一年算下來,能有15000多元的收入。
目前該基地流轉農戶土地500余畝,種植桂花、月季、臘梅、海棠、紫薇、杜鵑等各類花卉苗木30余種,同時根據苗木花卉的生長習性和高矮層次,在不影響其生長的情況下,套種辣椒、花生和土豆等作物。通過土地流轉、務工增收,累計帶動周邊各村60戶群眾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在發展種植業的同時,大黃嶺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深入實施“鄉村旅游+”模式,探索鄉村旅游發展新道路,基地內產業路、休閑農家樂等配套設施也已完善,這座曾經困擾老百姓發展的山現已變成了富民增收的“花果山”。“我們這里比較偏遠,以前很少有人來,自從村里建成了苗木花卉基地,經常有縣內外游客來我們這里踏青賞花、品嘗美食。”焦贊村駐村工作隊長柴倫仁介紹。
“歷時三年的精心培育,集苗木栽培、休閑垂釣、果樹采摘、特色美食為一體的觀光景區已初具雛形,相信再過幾年的發展一定是另一番景象。”在建筑行業發家的肖由春早些年就瞅準了苗木花卉產業發展的道路,他堅信,只要堅持走農旅融合發展的道路,將來一定大有可為。
紅薯粉條變致富產業
作為焦贊村的招牌企業,希望農產品加工合作社在不起眼的紅薯、土豆上做起大文章,生產的綠色純紅薯粉條、土豆粉,成了各大學校食堂、超市、企業的“香餑餑”,遠銷全國各地。
“我們用的紅薯、土豆是收購附近村民和合作社自己種的,天然無污染,加工出來的粉條筋道、爽口,深受消費者歡迎。”提起自家的產品,希望農產品加工合作社總經理劉勇信心滿懷。
憑借著質量過硬、口碑好,合作社生產的紅薯粉條和土豆粉在市場上很走俏,并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和縣內外學校企業達成了長期供貨協議。日前,劉勇又接了外地客商的一筆大訂單,8個工人齊上陣,經過連續3天的沖洗、粉碎、磨漿、過濾、沉淀、漏絲等工序,2000多斤金燦燦的粉條新鮮出爐。
據劉勇介紹道,因為市場需求量大,合作社每年紅薯、土豆種植、粉條加工固定用工量都在20人左右,勞務費支出80余萬元,僅合作社分紅一項就高達數萬元。“多虧了粉條廠,讓我們這些勞動力不用出遠門也能掙大錢。”正在晾曬紅薯粉的工人王光霞侃侃而談,言語間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
考慮到加工粉條產生了大量粉渣,劉勇產生了發展循環經濟的想法。在陜建集團的大力幫扶下,他注冊了陜西秦楚硒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在中黃嶺修建了占地1500平方米的養豬場和林下養雞場,飼養生豬150頭,走地雞200余只。“公司采用粉渣混合花生殼、麥麩、玉米等作物進行喂養,肉質鮮美,是真正地道的農家肉。”得益于希望農產品加工合作社產業的蓬勃發展,焦贊村集體經濟日益發展壯大,不少村民打趣道,這下紅薯粉條真正變成了焦贊村民致富的“金條”。
產業旺、生態美、百姓富,才能實現綠色發展,助推鄉村振興。近年來,在陜建集團和縣鎮兩級的大力支持下,焦贊村成立村級合作社,引進羊肚菌、苗木花卉、黑花生等特色種植產業,與此同時,積極培育雞、牛、羊等生態養殖產業。“特色產業的發展繪就了焦贊村新面貌,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效的同時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建設,真正實現了生態環境美起來、村集體經濟富起來、村民錢包鼓起來,實實在在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宋家鎮鎮長程玉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