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何葉
說起白河縣冷水鎮興隆村二鳳山,大家會不約而同地想到王申新。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生的王申新,文化程度不高,以前常年外出務工,收入不是很理想,后來幾經思索,他發現二鳳山附近有一塊空地處在半山腰,周圍都是大山和樹林,是散養土雞的好地方,于是決定自己創業:養雞。
2018年,王申新成立二鳳山生態養雞農民專業合作社。先后流轉土地150余畝,自掏腰包購買了10000只雞苗。他憑著一股干勁,勤勞踏實,邊做邊學摸索養殖技術,當年就凈賺了20多萬元。他不滿足于現狀,經常到村委會咨詢新政策,了解市場需求,主動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鼓勵當地群眾一起創業。經過幾年的摸索,他按照“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方式,培育養殖土雞已有近2.4萬多只,帶動全村3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抱團養雞脫貧致富,2019年每戶分紅1000元。
據王申新介紹,“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除了自己養雞,他還向建檔立卡貧困戶投放雞苗,帶動更多群眾找到產業發展路子,實現共同致富。“我給村民投放的雞苗,都是獸醫員已經消過毒的成長了1個月的雞苗,成活率在99%以上。另外,雞苗經過5個月的成長周期后,散養雞基地再派人前往收購,農戶只需安心養雞,不用擔心銷路。”目前,他不但注冊了“二鳳山”生態散養土雞商標,還與多家公司簽訂訂單銷售合同,為成品土雞找到了暢通的銷路。通過訂單合作養殖,貧困戶不僅能夠申請到每只雞15元的財政補貼資金,增強了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實現了“能人帶動、公司推動、園區聯動、農戶互動”的發展目標。他總是這樣細心周到,把農戶所有的顧慮都想辦法一一消除,讓他們能心安。
說起今后的打算,王申新說準備把二鳳山附近閑地開發出來,籌備修建農家樂和開辟鄉村旅游,便于接待更多消費者和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