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賀余環
白河縣宋家鎮位于白石河上游,地處后山、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耕地面積廣,自然條件適宜優質茶葉生長,且種茶制茶歷史悠久,茶文化氛圍濃厚,同時又有“歌風春燕”茶葉品牌支撐,茶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該鎮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將茶產業作為富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加速推進茶園建設。截至目前,鎮域內投產茶園突破2.5萬畝,實現了“人均一畝茶”目標。大力發展茶產業、規模化茶葉種植、茶旅融合發展,為宋家鎮經濟發展指明了道路,為農民脫貧致富創造了條件。
以茶助農脫窮“帽”。在該鎮黨委政府和駐村工作隊引導下,廣大茶企積極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將農戶閑散的資金和閑置的土地資源進行有效利用,栽種茶樹,擴建茶廠,帶動貧困群眾通過鮮葉采摘、茶園管護、鮮葉回收致富增富。同時由茶企為茶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免費提供技術指導、信息支持,保證鮮葉收購,實現了產、供、銷一條龍服務體系。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道路,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茶企對口收購鮮茶葉,茶農不愁茶葉銷路,“錢袋子”也逐漸鼓起來,不少貧困戶因茶增收,摘掉“窮帽”。
截至2019年底,該鎮標準茶園規模達到1萬畝、改造低產茶園8000畝、野生茶園7000畝,且還在以每年新建標準化茶園2000畝的速度持續發展。全鎮累計成功創建省級農業園區1個、市級農業園區2個、縣級農業園區6個,共有茶廠14家,年生產茶葉500噸,產值7000余萬元,直接或間接帶動貧困戶和非貧困戶5000余人,年均收入3000元以上。茶企茶農聯手拔窮根,為決勝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步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搶抓機遇拓寬銷路。在不斷提高茶葉種植規模的同時,該鎮黨委政府引導茶企始終把品質放在第一位,加強質量檢測監管和安全風險評估,實現茶葉從茶園到茶杯的質量安全。
同時以明清貢茶“春燕茶”為著力點,堅持品牌打造、質量嚴控、龍頭帶動,著力塑造宋家茶葉的品牌和口碑。目前鎮內多家茶企已獲得有機茶認證,并在各類茶博會上屢次斬獲大獎,依靠質量高、服務好、價格實積累了口碑,贏得了市場。在不斷擴展線下銷售的同時,廣大茶企紛紛搭乘互聯網快車,依托線上網店、旅游推介會、直播帶貨,搶抓機遇開啟了網絡推介、產品營銷新模式。
以茶為“媒”引客來。4月10日、4月28日“縣長請您喝春茶”、“白河旅游網絡推介”等兩場直播活動先后在宋家鎮雙喜村歌風春燕省級標準化茶園舉行,以茶為媒,推動茶旅融合發展,累計吸引數十萬名網友線上線下參與。
近年來,該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茶旅一體”的綜合發展戰略,將茶區建設與鄉村旅游打造有機整合,統籌推進生態茶產業和鄉村旅游業同步發展。在鎮村的大力支持下,歌風春燕茶業有限公司啟動歌風春燕花園式健康養老觀光體驗園建設項目,配套的觀光園、停車場、接待點等設施都在急鑼密鼓地增設中,園區已經有了景區的雛形。歌風茶廠棧道亭臺相伴,巨型茶壺雕塑噴泉坐落在茶園中央。茉莉、桂花沿茶樹間隙栽種,排列整齊,與茶園交相輝映,花香融入茶香,春有茉莉綠茶、秋有金桂紅茶,茶香清柔悠揚。誘人的茶香,美麗的景致,優質的服務,吸引著縣內外大批游客前來采茶、制茶、品茶、游玩、消費,“茶鄉”已然成為宋家鎮的靚麗品牌。
做強一項產業,造福一方百姓。該鎮依托萬畝茶葉基地,建設“茶香小鎮”,由龍頭企業帶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將貧困群眾牢牢鑲嵌在增收致富鏈上,使茶葉生產成為當地可持續發展的特色產業。深入實施茶旅融合,立足茶產業做好“茶”文章,干群齊心,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農民脫貧致富同步、農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