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朱明富 黃菲
走進木匠馮定茂的院子,他正在全神貫注地做著木工活兒。一陣“呼呼”的鋸木板聲停下,他又拿起拐尺畫筆在框架上測量劃線,然后打卯對榫刨光,小半天的工夫,一把椅子已見雛形。
炎熱的天氣,汗水順著臉滴落,但馮定茂忙得停不下來,他要按時間完成商家的訂單。“這批椅子是給‘臘味農家’定做的,我做的家具都是純手工卯榫結構,不加釘子不黏膠,結實耐用,好多開農家樂的都在我這兒訂貨。”馮定茂自信地說。
今年57歲的馮定茂,是白河縣倉上鎮天寶村村民,做“木匠活兒”已有30多年了,是十里八村都認識的老手藝人。他不僅給別人制作家具,自己家里的桌椅櫥柜全是他自己設計制作的。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很多傳統手工技藝都被機器所代替,堅持純手工制作的藝人越來越少。十幾年前,有很長一段時間,馮定茂接不到活兒,只能在家種地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即便如此,馮定茂還是沒有荒廢這門手藝,而且一直在提高自己的技術。
“熬得了冬寒,才有艷陽春天。”2017年,在天寶村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馮定茂申請到了3萬元產業扶貧資金,在山上開起了木工作坊。后來,幫扶干部又為他申請產業獎補資金,為他提供新的工藝設計思路和訂單信息。他也根據各類家具的不同用途,改進了自己的工藝,制作出的實木家具結實而美觀,喜歡的顧客也越來越多。慢慢地,“馮木匠”牌子響了,訂單多了,一年少說有六七萬的收入。
近幾年,倉上鎮依托天寶現代園區,大力發展旅游業,帶動了民間傳統手工藝術的傳承和提煉,讓游客們既望得見水,看得見山,更記得住鄉愁!馮定茂正是瞅準了這樣的機遇,把老手藝做成了新產業,走出了一條靠手藝致富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