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賀余環
“我們老兩口都上了年紀,在桃園零零散散務工一年能掙到六七千塊錢。”正在桃園里干活的桃農詹昌云樂呵呵地說。詹昌云是火焰村貧困戶,自從村里建起了桃園,就一直在桃園務工。依靠著就近務工,他不僅解決了一家人的日常開銷,生活條件也逐步改善。
初夏時節,綠意如畫,行走在白河縣宋家鎮,一派欣欣向榮的農忙景象。眼下正是桃園管護的好時節,宋家鎮火焰村萬福桃園基地里,幾十名貧困戶正在田間地頭給桃樹套袋、除草、施肥。
“目前桃園管護已步入尾聲,預計再有半個月第一批油桃就能上市了。”基地負責人王煜介紹,桃園管護工作從3月中旬就已開展,入春以來,為積極響應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與復工復產兩手抓的號召,合作社組織村民加快生產,每天都有至少10余名工人務工,為桃樹除草、施肥、修枝。
今年24歲的王煜是一名黨員,也是一位優秀的退伍軍人。五年的軍旅生涯錘煉了他堅毅不屈的意志,鑄就了他敢想、敢做、敢闖、敢拼的堅毅性格,從部隊退役后,王煜選擇在外打拼闖蕩。今年年初,父親王德志突發心臟病不幸離世,撇下了一家妻兒老小和剛剛起步的桃園。王煜毅然返鄉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延續著父親的夢想。“作為一名黨員退伍軍人,我更要帶好頭,把產業發展起來,帶領鄉親們共同走上致富路。”為了迅速掌握種植管理技術,王煜一頭扎進種養殖技術鉆研,跟著師傅們學施肥、學剪枝、學管理、學養殖,三個多月下來,他皮膚黑了幾個度、人瘦了一圈,但也熟練掌握了技術。
今年早春,受低溫凍害天氣影響,桃園受災嚴重,為確保桃農穩定增收,駐村工作隊主動與縣農業局聯系對接,幫助園區爭取到辣椒套種項目。全程技術指導和保價收購,讓王煜發展產業的信心更足了。100畝辣椒項目的落地實施,形成了早、中、晚成熟期錯峰分批次成熟的梯次產業布局,推動了火焰村特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這里原來是一片荒山,現在成了農業園區,農業示范區的建設和發展直接帶動就業,漫山桃園孕育著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火焰村支部書記崔自勇介紹,如今這百畝桃園,成了村里的一大支柱產業,當地群眾足不出村,在家門口既能務工掙錢,又能照顧老人小孩。
“我和這十幾位姐妹一樣從年初就在這里干活,一天100元,平時既能照顧到家里又能在農閑掙錢,真的很方便。”正在除雜草的一位工人說道。
基地管護員李長保,是火焰村四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有兩個大學生,一個高中生,經濟壓力很大。李長保一輩子當慣了農民,桃園建設初期,園區主動找到李長保到自己的茶園進行管護,并手把手地教給他技術。管護桃園,工作時間自由,離家近,待遇優厚,兩年來,李長保在這里打工零零散散賺了一萬多元,去年年底,李長保一家順利脫貧摘帽。在合作社務工之余,李長保還在家經營家畜養殖,今年他擴大了養殖規模,共計養殖11頭牛、13只山羊,為家庭經濟加上了雙保險。
宋家鎮立足當地資源稟賦,采取“黨支部+公司+貧困戶”的脫貧思路,把黨建工作觸角延伸到第一線,充分發揮黨員能人的帶動作用,以基地為中心,以合作社為引領,通過流轉土地、園區務工、入股分紅等方式,在帶動貧困戶增收的同時,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在村黨支部和駐村工作隊的傾力幫扶下,萬福種養殖有限責任公司現已培育桃園300畝,套種辣椒100畝,年出欄生豬約1000頭,累計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50戶年均增收4000元左右,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夯實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