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石前義 項能菲 涂夢潔
從“羊腸小道”到“康莊大道”,從步班郵路到快遞物流,從“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到平整干凈的彩虹柏油路……近些年,白河縣交通的變化讓城鄉群眾為之側目。
一組數據得以印證。2016年以來,累計完成投資10.45億元,升等改造縣鄉公路131.7公里,新建進村入戶路361條1105.9公里,新修便民橋、通車橋52座1485延米。對于白河人而言,這些不斷升級、拓寬、延長的道路不僅僅是出行的道路,更是貧困山村的脫貧路和致富路。
2016年,白河縣搶抓中省市路網結構調整和“十三五”交通脫貧項目庫建設的戰略機遇,結合縣域實際,重點對農村公路進行了整體規劃。其中,縣鄉主干道以升級改造為主,全面提升道路等級和通行水平。通村、通組道路重點在于延伸村與村之間的連接線,實現“組組通水泥路”的目標。道路等級標準則根據脫貧和發展需要確定:對產業規模小、長居人口相對較少的通組路,設計路面寬度3米,對村級連網路,設計路面寬度不低于3.5米,鎮與鎮之間的連鎮路,設計路面寬度不低于4.5米,確保至少三十年內不用重復升級改造,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針對交通脫貧工程建設總量大、單體工程小、項目多而散的現狀,縣交通運輸局將工程管理的“四制”、“七公開”及履約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等制度貫穿施工全過程,以規范建設行為,提升建設品質。建設環節嚴格把控工程建設原材料、施工工藝、施工質量、竣工驗收、計量支付等重要關口,并委托沿線群眾和人大代表參與監督。
在縣交通局看來,他們辛勤付出修通的是道路,打通的是民心。去年秋天,構朳鎮玉門村村民朱傳財為縣交通局送來一面印有“情系人民辦實事,修路造福暖人心”字樣的錦旗和一封質樸的感謝信。“我們村的老土路爛了幾十年,這下終于平整了,我代表玉門村三組的全體村民感謝你們!”朱傳財激動地說。據悉,過去該村道路是村民們自行修建的泥巴路,一到雨雪天就寸步難行?h交通局實地考察后投資200余萬元對該村道路的進行硬化拓寬,建成一條長4.5公里、寬3.5米的道路,徹底解決了村民們的出行難題。
道路通,百業興。“我們辦魔芋廠,以前沒路的時候,買原料賣魔芋都是肩挑背扛,忙一天也運不了多少,F在路修好了,車直接開到家門口,今年種了2100畝魔芋,銷路好的話能掙30來萬元。”今昔對比,宋家鎮安樂村的魔芋種植大戶張彩勤感慨道。魔芋是安樂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但長期以來道路不暢,運輸成本過高,極大阻礙了該產業發展。今年以來,縣交通局實地勘察,為魔芋基地“量身打造”了一條產業路。這條長3公里、寬3.5米的路順著山勢延伸到魔芋園每個地塊,從此實現了機械化運輸,費時費力的肩挑背扛成為歷史,因為運輸成本降低,魔芋基地的效益也跟著大幅提升。
蜿蜒在白河山水之間的道路,不僅促進了一產、二產發展,還助推了全縣旅游等三產服務業發展。今年貫通的構坪路和天寶園區路兩條的彩虹路已成為知名的網紅公路,6米寬的瀝青路面,配上紅、黃、綠三色中線,構成一道道靚麗獨特的風景線。
構坪路所在的構朳鎮,境內旅游資源豐富,沿路而上有著名的千年銀杏樹、響水巖瀑布、棺材巖等景點,但之前交通較為閉塞,旅游業始終沒有發展起來。隨著構坪路建成,鄉村旅游迅速興旺起來。倉上鎮的天寶園區也一樣,隨著園區道路貫通,整個園區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休閑景點,園區內的五彩梯田、“三苦精神”紀念館以及各類游樂設施也成了網紅“打卡”必經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