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友華 汪銀春 紀道婭
“快,得趕緊回去把雞都趕到大棚里去,千萬不能淋雨,不然雞要生病的。”眼看雨勢漸大,在地里飼弄莊稼的陳續春立刻扔下手上的鋤頭,一邊大步往家跑一邊向我們喊到。
陳續春今年47歲,家住白河縣中廠鎮大坪社區二組,2014年因殘致貧被列入貧困戶。在養雞之前,他一直在外打工,因手有殘疾干不了重活,外出務工兩年還是沒掙著錢,在幫扶干部紀昌軍的勸說下,陳續春決定不出去打工了,就在家干點事情。
經過再三考慮,陳續春決定養雞。家里舊房經過危房改造,周邊有樹林,地方寬敞,很適合養雞。他從親戚朋友處借了3萬元作為起始資金,蓋了5個雞舍,購進雞苗1500羽,準備大干一場。
然而,陳續春沒想到創業第一年就給了他當頭一棒,因為自然氣候的影響及養殖技術經驗的缺乏,第一年養的雞沒等出欄就全都病死了,一下子就賠進去4萬多元,陳續春頓覺心灰意冷。“可不能半途而廢啊,吃虧攢經驗,知道問題出在哪兒就好辦了。”紀昌軍很不放心,幾次上門開解他,還跑前跑后幫他聯系了3萬元的扶貧貸款。開弓沒有回頭箭,陳續春也不甘就此放棄,“就沖鎮村干部這樣相信我、幫助我,我都要再拼一把,總得把虧的錢都掙回來!”
陳續春多次向當地有多年養殖經驗的前輩請教學習后,咬咬牙,又借錢購進2000羽雞苗。這次他比第一次伺候的更加精心,從喂飼料到打掃雞舍衛生,一絲不茍地按“程序”來做,因為雞的品種好,肉質鮮美,產蛋率還高,深受當地農戶歡迎。好東西自然不愁銷路,陳續春還與正陽酒店和一家農家樂簽訂了供貨協議,年收入有兩萬多元,于2018年底順利實現脫貧。
經歷過失敗,才更懂得成功的可貴。陳續春深知學習的重要性,除了定期去前輩處“取經”,他還積極參加了白河縣金奇自主創業培訓和村內農村實用養殖技術培訓。現在的他也成了養雞好手,有人來請教經驗也能說的頭頭是道。有了之前發展產業的基礎和經營經驗,年初陳續春新蓋了兩個養雞大棚,從外地引進小雞苗12000羽,大部分雞苗喂養到1斤重出售給農戶,其余小部分喂養成商品雞,今年上半年已經成功出欄兩批雞苗5000余羽,預計年收入有5萬元。
除了養雞,陳續春還養了10頭豬,種了花生、甘蔗和芝麻,每天沒有一點兒閑的。“我的目標就是一年比一年日子過得好,不再給政府找麻煩。爭取盡快找個老婆給我搭個伙,脫貧后就脫單!”陳緒春咧著嘴害羞的對我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