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程濤
在學習踐行“楓橋經驗”實踐中,白河縣公安局堅持把學習楓橋經驗與提升服務水平、推動社會綜合治理、加強矛盾調處化解有機結合起來,創新建立社交網格融合警務模式,匯聚“一警多員”群防群治合力,深化“公安+N”矛盾源頭化解機制,推動楓橋經驗實踐在白河落地生根。
社交網格融合警務,線上線下服務永不缺位
為民服務是公安機關永遠不變的根本宗旨,面對群眾的新期待、新需求,白河公安創新建立“社交網格融合警務”新模式,依托“微信群+社區網格管理”,進一步推動公安服務在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不斷延伸服務觸角,確保了群眾的需求在哪里,公安服務就跟進到哪里,真正做到“服務不缺位”,全力打造新形勢下服務型公安機關。
一村一群、一群一警,目前,覆蓋轄區的100多個警務微信群成為“社交網格融合警務”模式的重要載體,在政策解答、預約服務、防詐宣傳……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不僅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也助推形成鄰里守望、互幫互助、便民服務的新型警民關系,成為跨越時空和距離的“警民連心橋”,助推白河公安“全時空守護、零距離服務”。
“一警多員”群防群治,助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楓橋經驗”是公安機關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經驗總結,蘊含其中的群眾觀點和群眾方法是做好新時代公安工作的致勝法寶。在學習楓橋經驗過程中,白河公安堅持經驗聯系實際,結合實際把“楓橋經驗”的群眾方法融入白河實踐。
2019年夏天,白河連續遭受了多年不遇的特大汛情考驗,在抗洪救災一線人群中,有一個群體特別引人注目,在汛情來臨時,他們在公安機關的指導下積極參與疏導交通、排查隱患、救災救援,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這支隊伍就在白河公安領導下的“白河義警”。目前,白河義警已發展到了2000余人的隊伍,在公安機關的指導下,開展治安巡邏、交通疏導、矛盾調解、隱患排查等積極作用,成為維護基層社會治安的一支生力軍。
在成立白河義警隊伍的基礎上,白河公安還積極掘治安積極分子承擔治安信息員、交通勸導員、平安宣傳員、網格管理員等職責,“一警多員”的格局逐漸形成,形成社會治理的強大合力。
充分發動群眾、充分依靠群眾,在基層公安實踐中,白河公安最大限度團結最廣泛的人民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用群眾語言解決群眾問題、用群眾方法做好群眾工作,不斷提升基層綜合治理能力水平,有力提升群眾獲得感、滿意度。
“公安+N”源頭化解,防風險保穩定促和諧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各類矛盾集中凸顯,白河公安始終把堅持黨對公安機關的領導、把維護政治安全、鞏固黨的群眾基礎和執政基礎作為首要政治使命,忠實履職,擔當作為,在實踐中創新建立“公安+N”信訪維穩工作機制,積極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用實際行動回應黨和人民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斷提升防風險、保穩定、促和諧的能力。
由公安牽頭主導,綜治、司法、信訪等部門共同參與的“公安+N”信訪維穩工作機制,實現了源頭化解、屬地穩控、依法打擊有機結合,有效遏制非訪蔓延勢頭。該機制運行以來,累計化解大小各類矛盾糾紛2000余起,真正做到了“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