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侯德勝
“我已快到退休的年齡,希望在退休之前,能給大山村的群眾再多辦幾件實事,把茶葉和魔芋的產業規模再擴大一些。”白河縣茅坪鎮大山村黨支部書記孫吾春在述職時真切地說。
2017年底,大山村原村兩委主要干部因違紀違法集體下課,一時之間矛盾紛至沓來,各項工作舉步維艱。為了選好領頭雁,發揮好村黨支部在脫貧攻堅中的戰斗堡壘作用,鎮黨委經過考察研判,決定選派在鄉鎮工作三十多年的老干部孫吾春擔任大山村黨支部書記。面對組織的信任和群眾的期盼,孫吾春毅然接下這副重擔,并且暗下決心,一定要加倍努力改變大山村貧窮落后的面貌,向黨組織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走馬上任后,他迅速進入角色,直面矛盾,既當鎮干部又當村干部。為摸清村情實際,他抽出時間,遍訪全村所有的群眾,全面調查了解群眾的居住和生活情況,以及存在的實際困難。
貧困戶吳茂安在2014年的時候,抓鬮分到一套特困戶安置房,由于房屋建設遺留的矛盾問題,致使吳茂安一直都沒拿到鑰匙,無法入住。他在走訪的過程中,發現了這個問題,迅速把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親自上手,牽頭組織司法、法庭、派出所調解數次。最終在今年3月份,吳茂安成功將鑰匙拿到了手,搬入新家的吳茂安見人就說:“要不是孫支書,我的新房子還不知道啥時候能住進去。”
在遍訪群眾的過程中,他還注重發現有干勁、有活力、有想法的優秀人才,擇優培養發展成黨員,為村黨支部輸入新鮮血液。經過個人申請、支部談話、黨員票決等程序,先后從退伍軍人、創業能手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5人,發展預備黨員2人。同時還集中力量,聚集資源,強力解決班子軟弱渙散的問題,充分發揮村黨支部在村級各項事務中的領導核心作用。
為增強貧困戶自身“造血”功能,他堅持按照“黨支部+X+貧困戶”模式,創造條件,培育壯大各類市場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訂單收購、勞務用工等形式將貧困戶嵌在產業鏈上。通過支部引領,黨員示范帶頭,先后成功培育市場經營主體5家,產業大戶18家,種植茶葉800余畝、核桃2000余畝、魔芋300余畝、柿子100余畝、油葵300余畝、油菜500余畝、甘蔗150余畝,養殖土豬600余頭、肉牛100余頭、山羊300余條、土雞1.2萬余只。
此外,為提升貧困戶的獲得感和幸福指數,他堅持圍繞“57”標準,因戶施策,規范落實各類扶貧政策。先后組織完成易地搬遷157戶502人,危房改造4戶7人,技能培訓189人;推進實施道路硬化16.4公里,新建飲水工程2處、河堤740米、便民橋1座。
孫吾春自到村任職后,始終夙夜在公、以村為家,經常忙得連陪家人吃飯的時間都沒有。面對家人的不解,他沒有放棄,始終堅持與黨員群眾同甘共苦,在基層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