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靜
8月3日晚,白河縣卡子鎮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洪澇災害,全鎮7672人受災,房屋倒塌45戶150間,嚴重受損68戶218間,損毀橋梁41座、路基82處,沖毀耕地26.5公頃、河堤132處……8月6日、9日,洪魔再次襲擊卡子,抗洪搶險救災工作形勢十分嚴峻。災情發生后,市縣各級領導第一時間趕赴卡子指導抗洪救災、看望慰問群眾;相關部門領導及干部職工迅速奔赴救災一線,開展路水電訊搶修;鎮村干部及廣大群眾積極開展生產自救。
“房子垮了,精神不能垮!”
人民群眾是災后重建的主力軍,災情發生后,受災群眾不等不靠,從洪災中走出,從廢墟中站起,積極開展生產自救,盡量減小財產損失。8月3日那天,從后山下來的一股泥石流,沖塌了桂花村文自華的房子。“房子倒塌了,家里啥也沒有了,但我精神不能垮,只要人在,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必須得靠自己!”文自華含著淚說完就跟著鄉親們一起開始清理道路淤泥。和他一樣,劉緒德、石莉、裴學平等一大批受災群眾都堅強樂觀,不等不靠,還積極參與志愿服務。
“鄉親的事兒,就是自家的事兒。”
8月6日早晨六點左右,在鎮村干部及群眾的努力下,桂花村300多名群眾被轉移到徐邵勝家附近。為人善良、性格爽快的徐邵勝簡單處理完家門前淤泥后,立即騰出一樓兩間房屋作為群眾臨時住所,并跑到有水源的地方提回了兩桶水,為小孩兒燒開水沖泡奶粉。他說:“鄉親的事兒,就是自家的事兒,都是門口的老百姓。”接著他主動召集周邊20多名青壯年組成志愿服務隊,一起清淤泥、駝物資、搭帳篷、運干柴……
“群眾的生命只有一次!”
友愛村一組組長陳迪奎2018年創辦木材加工廠,洪水來臨時,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轉移自己的物資,而是挨家挨戶轉移群眾,當所有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后,陳迪奎才來到加工廠,而此時,所有木材連著廠房一起都被洪水沖走了。“我的廠子沒有了,最多就是損失幾十來萬塊錢,這些往后都能往回賺,而群眾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不后悔!”話語鏗鏘而有力。
像陳迪奎一樣舍小家顧大家的,還有桂花村村民周川虎,眼看水勢越來越大,他來不及清理自己小賣鋪的淤泥,挽起褲腿便跑出門,挨家挨戶轉移群眾。因桂花村道路中斷,物資無法送達,看到300多位村民沒有吃早飯,他冒著生命危險跑回自家小賣鋪,用4個大麻袋裝取了月餅、餅干、小面包等食品。“相比那些受大災的群眾,我拿出這點食品為群眾充饑不算什么。”他一邊為群眾們分發食品一邊說道。
“我要為家鄉建設盡綿薄之力!”
大橋村村民周厚意,2010年創辦養豬場,后因市場不景氣等原因停業后出門務工,此次洪災,將其位于河邊的養殖廠及倉庫全部沖毀,不留一絲痕跡。“雖然我的豬場也被水毀于一旦,可我還有住的地方,我想為家鄉建設盡些綿薄之力。”在大橋村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微信群里,周厚意發來三個紅包,要求代為捐款。像他一樣,為家鄉建設慷慨解囊的還有村民邱其念、李方鳳、江新蓮等一批普通群眾,你們的拳拳愛心將成為卡子干群重建家園的鏗鏘動力。
洪水已逝去,留下的,是卡子人民厚德載物的博大情懷,大災,讓人們的心緊緊連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