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賀余環
宋家鎮位于白河縣后高山地帶,連綿的青山為當地帶來了豐富生態資源,同時也帶來了沉甸甸的責任。有這樣一支隊伍,日復一日用腳步丈量著這里的山巒和土地,他們就是宋家的綠色守護者——生態護林員。
今年51歲的吳明國是宋家鎮雙喜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妻子患病,成家后為照顧患病的妻子無法外出務工。自從被村里聘為生態護林員后,家里農活不耽誤,種植養殖收入不減少,勤勞的他在擔任生態護林員之余還養了6頭生豬、種植管護4畝茶園,閑時還在村里茶廠打零工,雖然日子過得忙碌,但他堅信一定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摘掉貧困戶的帽子。“生態護林員加之公益林補償,一年我能領到6000余元的工資,今年底就能脫貧!”吳明國激動地說。
沿著布滿青痕的石階而上,雙喜村10組組長毛長憲開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他和妻子依靠務農為生,妻子患有慢性疾病,高額的醫療費用讓生活過得十分拮據。管護公益林1900余畝,一年1萬余元的收入,是家里經濟的命脈。為了給患病妻子提供更好生活條件,毛長憲還養了18箱蜂,種植了1畝林下魔芋,每年粗略計算,也有兩三千元收入,一家人一年生活費用也有了保障。
雙喜村6組的樂桂枝,是一名“特殊”的生態護林員,除了是全鎮為數不多的女護林員外,她的家庭結構也尤為特殊。未婚先孕的小叔夫妻二人離異,丟下兩個年幼的孩子,看不了孩子受苦,樂桂枝夫妻二人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加之自己家中的三個孩子,兩位老人,組成了一戶九人的龐大家庭。2017年村里招聘生態護林員時,樂桂枝主動提出申請,一來自己條件符合,二來可以就近照顧家里讀書的孩子,每年5000余元的收入讓樂桂枝對原本困難的生活充滿了希望。
目前,宋家鎮從全鎮建檔立卡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中選出生態護林員123名,管護區域涉及全鎮10個行政村,管護公益林面積達21萬余畝。生態護林員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增加了貧困戶務工收入,既護好林、保護好生態,又助力脫貧致富,為貧困戶開啟了生態脫貧新通道,實現了生態與扶貧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