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侯德勝
在白河縣茅坪鎮(zhèn)金剛村,說起支部書記鄒仁國,群眾都伸出大拇指,交口稱贊。他何以能夠得到群眾的一致美評?原來,他自1996年出任村干部后,幾十年如一日,始終把群眾滿意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標準,始終堅持公平公正、全心全意地為群眾服務。
金剛村山高坡陡條件差,全村325戶1239人,有190戶貧困戶667名貧困人口,貧困發(fā)生率高達48.3%,是深度貧困村之一。面對艱巨的脫貧重任,他堅信,只要支部這個堡壘堅強有力,就一定能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為了建強支部,他堅持把有干勁、有活力、有想法的年輕黨員推薦進入班子,同時定期組織黨員干部集中學習各類政策法規(guī)和實用技術,切實提高支部組織領導脫貧攻堅的能力和水平,在他的帶領下,金剛村每一名黨員,都是脫貧攻堅的引領者,都是一面鮮紅的旗幟。
為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他堅持大力培育各類市場主體和職業(yè)農民,引導貧困戶和市場主體一起抱團發(fā)展產業(yè)。通過抓點示范,先后成功培育專業(yè)合作社2家,產業(yè)大戶17家,帶動43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41戶45人在合作社務工。同時,引導貧困戶結合實際,發(fā)展多種產業(yè),通過黨員示范引領,全村先后共種植柿子1000余畝、拐棗800余畝、茶葉600余畝,養(yǎng)殖黑豬2000余頭、山羊1000余只,有組織輸出貧困勞動力200余人。
為改善人居環(huán)境,他組織對57戶有發(fā)展?jié)摿Α⒆》坎话踩呢毨舻郊?zhèn)或社區(qū)購買安全住房;對63戶離土謀生能力差、房屋沒有改造價值的貧困戶在村內進行集中安置;對25戶離不開土地柴扒、房屋有改造價值的貧困戶進行危房改造。截至目前,全村需要解決安全住房的貧困戶已全部解決到位。同時全力援建,推動按時完成了12公里的道路硬化、9公里的道路安保、2000米的河堤建設、500畝的土地整理和2座便民橋、6個公廁、3處人畜飲水工程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為精準落實扶貧政策,他遍訪所有貧困戶,根據每戶貧困戶的致貧原因,有針對性的制定幫扶舉措,建立幫扶臺賬。同時身先士卒,主動將條件最差的貧困戶作為自己的幫扶對象,千方百計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幫扶對象譚某發(fā)展產業(yè)缺少資金,他到銀行為其擔保貸款10萬元,并購買3頭仔豬送其喂養(yǎng);幫扶對象吳某,兒子去世,兒媳改嫁,老兩口帶著孫子和孫女生活,為了解除老吳的后顧之憂,兩個孩子上學的費用全都由他捐贈。
鄒仁國以自己的赤誠和真情,傾力服務群眾二十余年,贏得了群眾的一致認可,他本人也先后榮獲全縣、全市脫貧攻堅優(yōu)秀黨組織書記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