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馬運溧
“趁著雨后好墑,我要抓緊把這2000平方米的天麻種下去,過了最佳種植時間,就只能等到年底冬天了,趕不上季節就晚一年!”安槐村天麻種植戶王永宏抹了一把額頭上的熱汗說。連日來,在白河縣城關鎮各村天麻種植基地,人們忙著挖坑下種、攬葉培菌、蓋土搭棚、澆水保墑……一派“產業建設戰正酣,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喜人景象。
2015年,王永宏因遭受自然災害被安槐村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早年間,他和妻子常年外出打散工,由于不懂技術,夫妻二人辛苦打工收入也只能勉強維持一家人基本的開支,兩個孩子陸續考上大學后,高額學費和生活費用支出更是壓得他們喘不過氣。就在夫妻倆感覺脫貧致富無望時,村脫貧攻堅隊和幫扶干部為他量身訂做了脫貧措施:利用王永宏老家豐富的花栗樹和林下資源種植烏紅雜交天麻,村上通過互助資金協會和產業扶貧貸款解決發展資金。有了脫貧攻堅隊這個堅強后盾,合作社提供全程技術支持,啟動資金有了著落,夫妻二人一拍即合,決定辭工回家種天麻!在城關鎮九鼎天麻合作社手把手的技術指導下,王永宏的天麻事業開始了。
“天麻屬名貴中藥材,又是綠色保健食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天麻已不僅用于入藥治病,還作為保健品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近年來,新型航空醫學將天麻作為高空飛行人員的健腦用品,成品天麻的市場價在20-40元每公斤不等,市場潛力巨大。天麻籽種按技術要求下種后,無需施肥、除草等繁瑣的后續管護,到天麻成熟的時節進行采收就可,而且籽種連續種植三代,一次投入多年收益。”白河縣君慧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天麻技術員徐世魁介紹。公路村依托境內豐富的林下腐殖土和花栗樹資源,引進民間資本700余萬元,流轉坡地、林地500余畝,種植烏紅雜交天麻20000余平方米,輻射帶動鎮內牛角、勝利、群力、清風、向榮、安福7個村300余戶貧困戶發展天麻產業,人均種植面積25平方米,預計戶均增收4000元。
據悉,該鎮于2017年7月引進試種烏紅雜交天麻,先后在中營、安槐兩村試點采用“兩菌一種拌栽法”(兩菌:密環菌、萌發菌,一種:天麻蒴果)有性繁殖種植天麻8500平方米并取得了成功。2018年,天麻種植擴展到牛角、勝利、群力、幸福、公路等7個村,種植面積達到15000多平方米。2019年,天麻被該鎮確定為扶貧主導產業之一,全鎮上下集中人力物力對天麻產業進行培育和扶持,在之前基礎上,以合作社、市場主體和能人大戶帶動,貧困群眾自愿種植的模式,采取貧困戶自籌一部分,政府產業獎補一部分,市場主體出資一部分的形式新發展天麻40000平方米,全鎮總種植面積達到55000萬平方米,預計成品天麻產量70萬公斤。
春風行動以來,該鎮聚焦產業發展八要素,全力打好產業扶貧硬仗,推動以天麻為主、中蜂、林果、牡丹及傳統產業為輔助的扶貧產業高質量發展,油葵、白茶、艾蒿、魔芋等特色產業遍地開花,加快形成了鎮有產業園、村有主導業、戶有致富路的產業格局,通過勞務用工、土地流轉、入股分紅等方式,實現貧困群眾穩定脫貧、持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