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朱明富)
“這一家子,硬是憑勤勞,過上了讓人羨慕的生活。”在白河縣倉上鎮裴家村,白炳春一家的苦干精神讓人佩服。
白炳春五十出頭,個頭不高,腦子卻活套。媳婦上廳堂、下廚房,里外粗細活都能干。一個沒成家的哥哥,跟他們一起生活,干農活搞產業都是把好手。兒子大學畢業也找了份工作。一家四口,拿鄉親們的話說,沒一個“吃閑飯”的。
白炳春愛“折騰”。前幾年,他租地一口氣種了60畝無公害蔬菜,但由于市場變化,大面積的白菜、包菜、南瓜等蔬菜找不到銷路,只好拿來喂豬。付完幫工的工資和流轉費,他基本沒賺到啥錢。
2017年,白炳春鉆研種瓜技術,喜獲豐收。冬瓜最大單重36公斤,在政府組織的瓜王比賽中還獲得大獎。10畝地西瓜賣了4萬多元;3000斤稈兒酒賣了4萬元;出售豬仔23頭、肥豬11頭,還有5畝香椿樹苗。全年種養兩項凈收入達13萬多元。
都說好日子是奮斗出來的,汗水能生金,跟懶人卻無緣。
白炳春說:“一年四季,不論閑天還是忙時,我們一家人起五更睡半夜,晴天下地,雨天經管牲口,沒得消停的時候。種養殖業這行,只有勤快能吃苦,才有好收成。”
租種的土地面積大且分散,白炳春兄弟倆沒日沒夜的操勞,但還是忙不過來。本組有3戶貧困勞動力,就是通過給白炳春幫工,一年掙得了不少的收入。這其中的“內當家”劉大芳,除了操持家務,還要負責一大群牲口,一天到晚像上了發條一樣轉個不停。
“去年養了65頭豬,賣了40頭,還有4頭牛。蔗稈比前年還多,西瓜賣了3萬,加上糧食油料等,加起來不低于15萬!”說起去年的收成,白炳春有著滿滿的成就感。
靠著苦干,白炳春一家住上了單元房,添置了農用車和機械化農機具。種地也不用“四條腿”了,“鐵牛”一吼,一天能翻幾面山。
在山上白炳春的瓦房里,大袋的花生、玉米碼成垛,裝滿稈兒酒的壇罐擺了半間屋。一溜排開的圈舍里,大豬吃食的“咵咵”聲,小豬打鬧的“哼哼”聲,園子里各種蔬菜應有盡有,處處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