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何莉) 最近,黃治貴心里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地了!“這要感謝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讓我不再背負這些不白之冤。”黃治貴一見到來村上指導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指導組,就高興地說。
黃治貴是白河縣卡子鎮大橋村支部書記,由于村民經常上訪反映村干部財務問題,原大橋村支書朱志安迫于壓力辭了職。黃治貴這屆新任支書一上臺,老百姓又在背后指指點點,偷偷議論:“上一任‘下臺’了,這一任也強不到哪里去,他那么有錢,肯定又是貪污國家撥給我們這些老百姓的錢!”在當選村支書之前,黃治貴是當地有名的企業老板,靠著自身創業小有家底。老百姓的指指點點讓他有口難辯,委屈萬分。
2018年,在村“兩委”換屆前夕,卡子鎮財政審計所對大橋村支部書記黃治貴、村主任劉繼成任職期間的經濟責任進行了就地審計。通過審計,沒有發現黃治貴、劉繼成等村干部存在坐支挪用、貪污受賄、私設小金庫等現象。審計反映他們在任職期間,能夠積極履職盡責,多方協調資金解決民生工程,帶領群眾發家致富,任期內村容村貌得到了極大改觀。審計結束后,審計組通過召開群眾代表大會,現場公布審計結果、現場解答群眾疑問,同時將審計報告在村務公開欄內張榜公示,化解了群眾的疑惑,澄清了老百姓對黃治貴的誤解,也還了他一個清白。群眾都知道“冤枉”了村干部,也更支持他們的工作,村干部與群眾的關系進一步密切,黃治貴干事創業的積極性更高了。
這是白河縣開展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一個縮影。
村干部作為黨和政府在基層的形象代言人,是黨和人民群眾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是黨在農村方針、政策的貫徹者和落實者。他們是否依規依紀依法辦事,關乎百姓的切身利益,也關乎基層社會的有序運行和健康發展。一些村干部腐敗問題的發生,其原因就是沒有完全將村干部視為“干部”來管理,沒有開展村級財務審計督查,因而導致監督不力、權力濫用。為選出一批作風正派、廉潔公正、服務意識強的村干部,組建好“兩委”班子,做好村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015年10月,白河縣在中廠鎮試點開展村級財務審計,審計查出該鎮順利村黨支部書記陳新江虛報退耕還林5.41畝,套取補助資金1.12萬元據為己有,被鎮紀委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試點審計的成功開展,在白河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經縣審計局在全縣11個鎮走訪調查,發現村級財務在白河縣農村是一個熱點、難點問題,也是造成干群矛盾、群眾信訪的重要因素之一。
為解決這些問題,2015年,白河縣根據全市鄉鎮機構改革精神,在各鄉鎮成立財政審計所。通過定機構、定編制、定人員、定職能,進一步明確了村級財務審計審什么、誰來審、怎樣審等問題。2017年5月,全縣第一輪村級財務審計全覆蓋全面完成,并在此基礎上試點開展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今年又結合村“兩委”換屆工作在全縣范圍內全面展開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
“今年我們借著村‘兩委’全面換屆這個東風推進白河縣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工作,成功為農民群眾選出了一批作風正派、廉潔公正、服務意識強的村干部,為村委會配備了一個好班子!”白河縣經濟責任審計局局長祝維說。
為確保村“兩委”換屆工作的順利開展,白河縣堅持“六個到位”(思想認識到位、安排部署到位、業務培訓到位、組織保障到位、審計程序到位、結果運用到位),務求“五個清楚”(任期工作成績審清楚、村級財務收支審清楚、惠農資金兌付審清楚、村集體資產審清楚、個人責任劃分審清楚),確保“三個明白”(給群眾一個明白、給村干部一個明白、給黨委政府一個明白),把全面開展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作為基層治理的突破口,作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規范基層組織建設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著力點和有力抓手,結合村“兩委”換屆工作在全縣范圍內全面展開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
每名村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報告張貼在村委會公開欄,曬在了“陽光”下,讓廣大群眾了解干部做了哪些事,取得了哪些成績,存在哪些問題;讓村干部明白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讓各鎮黨委、政府全面了解村干部任期內“功”與“過”,及時監督、查處、糾正村干部在政策執行中出現的偏差,承擔相應的責任,進一步增強了村干部的財經意識、法紀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促使村干部正確履職。
截至目前,白河縣已完成102個行政村(社區)204名村主要負責人的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審計收繳違紀違規資金126.29萬元,向紀委監察及有關部門移送案件線索28件,處理涉案人員28人,化解信訪矛盾56起。有21名村干部因經濟上存在問題在村“兩委”換屆時被剔除候選人名單。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開展不僅給村級干部戴上了“緊箍咒”,也有效解決了農村監管的“最后一公里”問題。